人生随笔——割舍的艺术
文/春雨夜泊
欲望、贪婪是人的本性之一,我想谁也不要否认。欲望和贪婪的名声不好,但就像臭豆腐一样,闻着臭吃着香。人们能不能控制住这种欲望和贪婪呢?我想是可以的。这里有一个度的问题。
欲望不能说都不好。欲望有时是一种动力。鼓励你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贪一点也没什么。贪一些和占有有一种愉悦身心的作用。当然,我们要适可而止。如果过度,就会走向它的反面,甚至会坠入不劫的深渊。
在当今社会,由于社会生产力和科技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大多数人的生存和温饱问题早已解决了。那么,我们这个欲望和贪婪的度要定位在哪里呢?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这个度很不好定。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欲望和贪婪表现为主观的东西。也就是说,有时候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你说,这种欲望过度了,他说没有。你说这是贪得无厌,他说社会好了,生活水平就得提高。这样,往往还是无从把握。
不过,也不是一点办法也没有。实际上,不同时代的人,对这种欲望和贪婪都有一些思考,也给人们提出了一些解读。在我国古代,人们就提倡过简朴闲适的生活,并且提出了许多观点。
比如告诉人们,千倾地不过一只碗,万间房不过一张床。是说够吃能睡就可以了,再多了就是奢侈。比如又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庄子逍遥游)它提醒我们,每个人基本的生活需求和实际上能在世间享受的东西非常之少。我想,这是古代给我们提供的方案。
那么,在现今社会呢?西方提出了极简主义。其中主张的生活方式也是强调简约。比如物质极简,追求低调质感的物质享受;社交极简,追求简单的社会关系等等。当然,极简主义涵盖的内容还很多。但在减少人们的欲望和贪婪方面内涵是一致的。这说明,古今中外在遇到欲望和贪婪这个人生难题时,都主张要克制和适度。也就是说,在对待欲望和贪婪时,要能够抵挡住本能的冲动,能够割舍,把欲望和贪婪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日本有一名叫做山下英子的女子,提出了一种简洁生活的主张,三个字“断、舍、离“。断就是不该买的东西坚决不买;舍就是尽快清理你的所有物品,该送人的赶紧送人,没有用的就坚决扔掉;离就是告别那些可用可不用的东西,与之果断决裂,一刀两断。这三个字说起来简单,要做到好像真不容易。
先说这个断。什么是不该买的东西。你可能找一百个理由买这个东西。实际上,这个东西的需求对你来说早已不那么迫切了,可能早有它的替代品了。但是由于贪婪和欲望,就找一点理由把它买回家。实际情况是,往往买回来后用不着,或者很少用。买回来的东西不能实现它的价值。反之,有时候还会成为你的负担。
再说这个舍。往往是人们真的舍不得呀。得到欢欣鼓舞,舍弃往往流连忘返。我们往往都会犯这样的毛病。日积月累,我们会积攒很多东西。这些东西往往与我们息息相关。虽然现在没有用了,但感情还在,几次欲扔又被拿了回来。比如,有那么多的衣服挂在那里,许多根本不穿了;有那么多的书籍,许多也不再读了。那么,为什么不把它们处理了呢。根源还是一个惯性的舍不得。
最后说说那个离。过去旧社会有句话,叫做破家值万贯。是说很多物品要用很多年的。有的还可以祖祖辈辈传下去。有的物品现实没用并不等于以后没用。但现今不一样了。且不说物品更新的如此之快,就说物品的耐用性方面大大增强了。随着现代社会节奏的加快,用什么买什么。所以,那些可用不可用的到东西,要果断地放弃。这样,你就会获得很大的空间,生活也会简单多了。
要做到断、舍、离,就必须清理一下你的思想和观念。人生短暂,你真的用不了那么多,必须割舍。所以,要重新审视你的人生态度,一定要树立一种极简的生活方式和理念,修养人生,进行准确的人生需求定位。我想,这样做的结果,符合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也符合自然生态发展的要求。从现在起,就开始行动吧。割舍的越多,你就越轻松,你离自然生态就越近,你就会越幸福安详。
2018/3/1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