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一片枣林

(2017-10-13 15:27:48)
标签:

枣树

故乡

童年

情感

分类: 我的随笔


那一片枣林


那一片枣林

文/春雨夜泊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正值我的童年。童年的日子很苦,但现在回忆起来,朦胧中,有一种淡淡的香甜。那时候,水果,包括干果的概念,只限于很少的几种。在我的印象中,有梨、毛桃、杏,再就是石榴和枣。苹果很稀少。西瓜也是在每年一度的盛夏做豆西瓜酱时,吃上一口,更多的时候只能啃西瓜皮。在这仅有的水果干果中,青枣给我留下了最难忘的记忆。
    我们村在冀中平原。没有山区,也没有大的河流。记得小时候读过一则革命斗争故事,讲的是我们这一带抗日斗争的事迹。文中有几句,说主人翁去执行任务,沿着小路,拨开带刺的枣枝,前面就到佃仕营了。而这个佃仕营村正好在我们村东,还是我姥姥家,所以好亲切。我反复在想,那条小路,那片枣林,都是在哪里呢。
    我们村,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村庄。前后两条街。村子不大。但小时候,觉得村子好大。村南、村北、村东、村西,好像都很遥远的。可能是村子里盖房取土的原因,村的四周布满了大坑。夏季一下雨,大坑里存水,就变成了大水坑。我们在大坑里游泳,村里人叫打扑腾。大人一再叮嘱,不能去。我们还是和小伙伴一起,偷着下水戏玩。
    大坑的边沿上长满了枣树。相邻的还有成片的枣林。我们家在村的东半部。记得村东有相连的四个大坑。村东南、村东和村东北各有一片枣树林。村东南的那片枣树林是我们生产队的。土改前是谁家的我也没弄清。不过,村东那片枣林土改前是一家姓张的大户家的。村东北的那片枣树林是另外一个生产队的。村南、村西、村北也都有枣林,只是规模都不是很大。
    小时候没有什么好吃的。吃水果更是一种奢望。但吃青枣并不难。虽然青枣快熟时节,生产队都派人看护。但我们小孩子们自有办法。比如,在烈日炎炎的中午,你在一个隐蔽的地方,找到一块破砖头,趁看枣人不注意或在睡觉之时,把破砖头抛向枣树果实密集的地方,青枣就会洒落一地。上学的路就恰好从树下经过,你就能自然地弯下腰捡掉下来的枣。实际上,那都是很好的枣。有时候,从大坑边的隐蔽处钻到枣林,也能偷吃到青枣。还有,在游泳时,更是肆无忌惮地投掷砖块、土块,把延伸到水面的青枣打下,就可尽情享受。
    收枣时节,我们常常和大人们一起,参加生产队的打枣劳动。这时,红枣可以随便吃。自然不能无休止地吃,吃太多凄得慌,还会闹肚子。只见大人们拿一根很长的竹竿或木棍,对着红枣狠狠地砸下去,红枣就噼里啪啦掉了一地。有的树太高,人们就爬上树,在一个枝干上猛力地摇晃,大枣就顺势而落。或者再拿个小木棒,敲打个不停,尽量把枣儿打干净。树下的男女老少,纷纷把枣儿捡进篮子里,再倒进大麻袋里。结束后,生产队便开始分枣,各家各户用篮子、框子或布袋分得自己的一份。到家后,放在房上晾晒。这时候,枣是你家的了,可以随便吃,但爹娘总是限制你吃,说是过节时枣还有大的用项。不过,你偷吃就是了。
    红红的枣是很有诱惑力的。暮秋时节,枣树林总有在打枣时的漏网者,我们叫它蹦枣。你看,枣树叶在秋风中不断地飘落,凌空枝头就不时地出现一颗颗零丁的红枣。这时候,你就有了一种冲动,一定要把那颗红枣打下来。为了这颗红枣,有时在地下不知投掷了多少块砖头、土块。有时干脆爬上枣树,在高高的树枝上,一手紧攥着树干,一手去摘摇曳在枝头的那颗红枣。那种惊险程度,绝对不是现在小孩能干的。每当得到一颗红枣,吃在嘴里,那种感觉,绝对不亚于现在任何一种美妙的果实。
    秋风瑟瑟,那时的我们没有什么活动,就是到枣林找蹦枣。既是游玩,又能解馋,还能打土坷垃仗。那时生活很艰苦,但感到很快乐。那种无忧无虑的时光,真的令人难以忘怀。现在,我们那个村扩展了一倍多。土坑没了,枣树林早已无影无踪了。但儿时的枣树林,依然存留在我的梦中。


那一片枣林


2013年8月22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