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别想随随便便就能成功
标签:
衡水中学成功高考反思教育 |
分类: 断想集录 |
谁也别想随随便便就能成功
文/春雨夜泊
从何说起呢?还是看了一张过期报纸,说衡水中学的事。题目是《诸多名校涌入衡水中学,他们错了吗?》。文中依然对衡中的办学模式,以及在社会上引起的不同反响进行了分析,可谓一家之言,读之亦感不无道理。
衡中的确是高考时代盛开在华北平原上的一朵奇葩。前几年我就写过一篇关于衡中的文章,叫《超级高考工厂给人的启示》。文中对衡中的办学模式给予了一定程度的肯定。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依然坚持当时的观点。
有句话说,“不要看广告,要看疗效”。况且衡中好像并没有做什么广告,但疗效却好的出奇。有点好酒不怕巷子深的味道。最初的传播模式应该是口碑相传,之后就有些传销性质了。一传十,十传百,引得周边乃至更远的地方,人们纷纷想各种办法,把孩子送到衡中去。我们这就有许多老师,不远数百里,把孩子送过去。值得一提的是,几乎这些孩子都取得了好的成绩,上了期望值比自己预想要高的大学。这足以让人们信服。
今年的情形好像更是如此。衡中不仅囊括了全省的文理科状元,而且在文理科前10名(前10名共13人)中,分别占据12席;在前50名中,几乎占据80%的席位。这就不能不让人折服了。人们分歧的焦点,依然聚焦在衡中严格的、近乎苛刻的管理制度上,喻之曰半军事化管理,学校成了高考的工厂、高考的机器,学生成了高考的生产线上的产品。但衡中校长并不认同这种说法。他解释的中心意思是,管理严格是肯定的,但衡中的学生是全面发展的,成绩取得根本的在于学生自己的刻苦努力。
这里就道出了一个颇为本质的问题。那就是,外部的管理和各种制度、机制都是外在条件,都是外因,而学生的认知、承诺和努力,似乎才是根本。实际上,任何一种成功的背后,都有着实实在在的付出。也就是说,谁也不能随随便便就能成功。自古以来,都是如此。文中列举了美国、英国等国的精英中学,都反映出同样的道理。就美国、英国最著名的中学来说,它们的校规林立、管理森严,其严格程度,恐怕一点也不亚于衡中。这也进一步印证了一个道理,没有严格的管理和制约,以及对象的刻苦的实践和努力,任何人都不可以取得超人的成绩。乔布斯、比尔盖茨、小布什等等所谓的成功人士,都有这样中学的经历。
但我们的中学就应该如此吗?非也。这里论证的是,你要成为一个非凡的人,至少是一个要做出很大成绩的人,就必须经过这样的炼狱。如果你把自己定位为一个有较高素质的一般社会成员,完全不必下这样的辛苦。你完全可以按照常规的步伐,接受宽松的教育,成为一个性格健全、全面发展的、具有较高素质的社会公民。这就引出了我们的教育模式。不妨学一学美国的基础教育二元模式。简单地概括为精英教育和大众教育。成才模式的不同,将来进入社会的角色也有差异。实际上,整个社会是有分工的,是分层次的。一定的层次对应着一定的教育模式和教育程度,这是对社会资源最合理的运用,而且可以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
未来的社会是一个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又高度融合,社会各部分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依赖,不同的工作岗位需要不同的人才。坚持分层教育,属于精准施教,这和所谓的教育公平无关。像自然生态生物的多样性一样,也要允许人们有各种各样的选择。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密的森林,还有郁郁葱葱的灌木,还有生机勃勃的小草,各得其所,才会演绎出和谐共生的自然界。以此为理念,来致力于社会的治理和建设,就会形成文明高效和谐的美好社会。
2016/11/3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