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图片)
性、情爱、爱情和婚姻
文/春雨夜泊
近日,在新浪博客微信上读到一篇文章《美国人为何不敢随便说“圣诞快乐”》,主要讲了在美国生活中的一些禁忌。其中关于性向禁忌问题,在我国常人看来近似荒诞之举,但却深入地触及了社会现实,这便引出了关于性的一些思考,进一步延展到情爱、爱情以及婚姻的话题。
我们先从性说起。关于性的话题,可以说既古老又年轻。说古老,是因为自古以来,性作为人类繁衍的必须,是人们首先需要面对的。性的原始状态,人们并没有羞耻感。只有到了私有萌芽的诞生,有了占有,才有了别属的区别。但最初,母性因为孩子的最初归属而占有优势,这便是最初的母系社会的渊源。进入阶级社会后,性便凸显为人类繁衍本能基础上的占有。说它年轻,是因为最引起人们激情的性,在当代社会依然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不仅不可或缺,而且向泛化演变。进化到现代社会的人,从精神和情感的不同维度,超出性本身而进行着深层次的思考,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性取向。由最初的本能性的人类繁衍,演变出诸如同性恋、双性恋、跨性别恋等多种取向。作为观念和人类行为的进化,按照“存在就是合理”的观点,人们似乎没有理由不让它存在。
在这一衍生体系中,性为本源。我认为,性本身为原始层面,主要是解决人类的繁衍问题。性与性关系的发生为情爱层面。这里不论男性女性,既包括一对一,也包括一对多。其中男女情爱的性层面为爱情。换句话说,我主张爱情只限于男女情爱,是专用名词。我不赞成把爱情应用于同性恋、双性恋等区别于男女之爱之外的一切形式。这样,情爱可以泛化,可以涵盖男性与男性、女性与女性以及双性恋等情形。同时,还可以赋予它更广阔的空间,可以上升到精神交往层面。这样可以摆脱世俗传统的指责。而婚姻,是社会法律制度的结果,是社会对性关系的规定和约束。鉴于这种社会现实,婚姻法所确定的内容要有所调整。因为人一定要生活在社会中的。作为调整人们性关系的婚姻法,就必须做出反应。这就有了一些国家承认同性恋的问题。也就有了同性恋制度层面的婚姻,即同性恋结婚的社会现实。
用宽容的态度对待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回归到原点。性关系起点是情。只是因为有了占有才有了排他性。进而固化为一种制度形式。比如一夫一妻、一夫多妻或一妻多夫。但不管什么形式,都是对情的一种约束。而不合理的约束便成为对情的桎梏。就当今被社会推崇的男女婚姻而言,都往往背离了它的初衷。就男女爱情而言,最高的境界应该是灵肉的统一。也就是说,男女不仅有性的和谐,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和谐。恩格斯说过,没有感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婚姻。不过,当今社会已有很大改观。没有爱情的婚姻,离婚并不是一件坏事。既然性关系的起点是情,那么由此引发的情爱似乎就有了存在的客观基础,不管我们是多么的看不惯。这便是人们用惊异的眼光看到的无可奈何的现象。如男同性恋、女同性恋、还有既是同性恋又是异性恋的双性恋,还有一种是不受自然性的约束,精神上认为自己是什么性就是什么性的奇异之恋。
为什么会出现如此之现象呢?这是因为这个世界发展太快,人们在解决了生存温饱之后,精神层面需求凸显。精神和思维像野马在草原上驰骋,你不能把握它的方向。情爱层面的性已超出原来性定义的本身。这种性可以是男女做爱,也可以是同性恋或其他形式。这是需要人们跳出传统观念,从个体人的独立性和精神世界,用类似一种外星人的观念来思考的问题。婚姻层面上是社会对性关系的一种法律的规定方式。它遵循渐进的原则。也就是说,它必须协调人们对这些性关系的认可程度和进程,使制度与之适应。我们正在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人越来越是精神的动物,似乎这种趋势不可阻挡。人们会越来越开放,而宽容各种现象的存在。人可以选择自己的行为,也要允许别人自由选择。但有一个重要规则,就是建立在人们自愿的基础上,不能伤害别人。
我们再回到这篇文章的缘由部分。在美国,人们已能够用一种平常心来对待这些问题了。因此,社会和人们会尊重这些不同性取向的人们。我们在与美国社会交往过程中,必须认识到这些性向禁忌。性向(Sexual
Orientation),亦称性取向。美国把这些不同于男女之爱的性取向的人群称为LGBT,代表的是性向不同于常人的四类人。L,即Lesbian,女同性恋者。G,即Gay,男同性恋者。B,即Bisexual,双性恋者,既爱异性,亦爱同性,属于男女通吃。T,即Transgender,是跨性别者。不论出生时是男孩还是女孩,长大后不认可自己天生的性别。这一类别比较复杂,简单地说,强调的是心理。在美国,任何人不得歧视LGBT。2009年6月1日,奥巴马代表美国政府,将六月定为LGBT Pride Month(LGBT自豪月)。美国加州等地,已经通过法律,允许自认为是女生的男生进入女浴室,不需要割掉那话儿。这等行为,在现实社会中是如此的荒唐,但如果这些升华到性之上的精神认知,又似乎未尝不可。
2014年,我国著名社会学家李银河公开申明:“小波过世之后,我认识了一位异性者,他是一位非常典型的Transsexual(LGBT中的T),他是生理女性、心理男性的人。…我们已经同居了17年。”这说明,这些不同性取向者,不只是在美国,而是向全世界蔓延了。由于这种社会存在,使我们不能不正视的这些问题。虽然在我国这些问题往往被掩盖,但迟早也会浮出水面。这不是你愿不愿谈的问题,而是一种现实的存在。即使如此,我们还是愿意和倡导维持传统的婚姻状态。只是对传统的爱情和婚姻,我们要进行完善和革新,应该更加注重情爱的基础,更加注重志同道合的精神追求,而不是把婚姻当成一种占有、财富或桎梏。而对于那些不同性取向的人们行为的存在,我们要承认,尊重,不干涉。既然人们有多种选择,我以为,还是引导大家回归原始涵义最好。
2016年1月19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