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 爱 民
2015年12月25日,圣诞节。这一天,寒风微吹,雪花飘落,原本平安祥和的日子,却被一令人悲痛的消息打破。上午,我的同事、挚友爱民兄弟,在经历了病魔的炼狱之后,带着莫大的遗憾和不舍,走了。
他的病是一年前的这个时候发现的。记得2014年的年底,学院全体教工聚会,已经离开学院到渤海校区文管学院任院长的爱民,以及副院长岳华应邀回院参加。当时,他们匆匆赶上吃饭,我就发现爱民有些不得劲,一副很劳累的样子。爱民说,身体有些不舒服,今天就不喝酒了。我们也没有多想,只认为是车马劳顿有些疲劳。实际上,就在此一个月之前,他就发现了自己的病情。自己跑了好几个医院复诊确定,已知道自己得了肺癌。他谁都没有告诉,甚至自己的亲人,包括妻子和儿子,就一个人扛着。后来晓明说,最先知道这一情形的是他的博士生戴芳。元旦过后,病情的确诊已没有任何悬念,他才答应告诉同事们。大家知道后,非常震惊,纷纷前去看望。
之后,便是与病魔抗争的开始。起初,病情反应并不强烈。情况好时,与常人无异。但癌症就是癌症,以目前的医疗水平,结果非常清晰,人们只是祈求多活一些时间。奇迹是人们所期盼的。更希望误诊。但这只能是人们的愿望而已。刚开始是化疗。一个疗程一个疗程地来,大约持续了半年的时间。暑假开始的时候,开始放疗,是在石家庄省四院进行的。我们院班子还专程去石家庄看他。暑假期间,得空请他吃顿饭。原想他可能身体受到较大影响,出乎我们意料的是,他状态非常好。这时候,我们还幻想是不是没有那么严重,说不定可以闯过去呢。但9月份开学后不久,他的病情急转直下,只能继续住院治疗。眼见得病情日益加重,似乎也没有好的办法。从医疗上来说,都是这样的一套治疗方法。说的不好听,只能听天由命。我过一段时间就去看他一次。大家都心照不宣,只能多和他说说话,以求得一些宽慰。
11月初,爱民病情显得稳定了一些。他提出要给研究生上课。考虑到换一种环境也好,便安排他给研究生上了一次课。课程休息间隙,他还来我的办公室,和我聊了十多分钟。我看到他精神头还可以,但也能感受到他是强撑着的。我还嘱托香河,别让王院长太累了。可是那一天他整整讲了一上午,算是鞠躬尽瘁了。之后的日子里,他病情的消息一次比一次坏,以至于我两次去看他,都在昏睡之中。我不想惊醒他。但我没有想到的是,我再也没有机会与他交谈了。当我正想要在近几天去看他的时候,没成想坏消息提早降临了。早上我开车刚出小区,大约是8点半的样子,晓明急切地给我打电话,说王院长不行了。我即刻前往医院。大约十多分钟后,我赶到医院。这时,爱民呼吸就很困难了。鉴于这样的病情,医生也没有采取进一步的措施。约9点05分,爱民在亲人和大家的目送中,安然走了。
爱民的后事是我们大家为他张罗的。有他的亲人,有他的好友,有他的同事,有他的相识相知的一帮兄弟。学校领导、同事朋友、他的学生都前来吊唁。原同事现国家人事部张副部长来家中吊唁,与爱民一同做课题出书的某省领导发来唁电。花篮摆满了一地。爱民的生平悼词,原本是分派给他的博士生戴芳和晓明的,可第二天下午我过去后,发现还没有写。大家商议后,还是要我写。这样临危受命,只是仓促了许多。但一想到爱民的友情和过去,我更是义不容辞。我立即调动所有的认知和情感,不到一个小时,近千字的生平和悼词便写成了。大家认为还是很好的。和爱民妻子沟通后,最后定稿。为缅怀爱民,我曾在微信上发过一则消息和一对挽联,即沉痛悼念爱民兄弟。导语:教授博导,正值盛年;英年早逝,令人扼腕。挽联:白山黑水远涉燕赵花开冀中沃土,授业解惑殚精耕耘育就桃李芬芳。呜呼!一路走好。这幅挽联,也一并写进了生平悼词之中。12月27日,人们在殡仪馆与爱民告别。
爱民走了,但与爱民相识相知的情景时时在我脑海里呈现。与爱民相识可以追溯到河北林学院时期。应该是1989年的夏季,分来了一批毕业生,里面便有爱民。他老家吉林,是东北林业大学毕业的,分配来学院当老师。那时我在学校机关工作,虽然接触不多,但也颇有印象。后来,他先后到北京大学读硕士、到北京林业大学读博士,印象中很是优秀。记得他在北大读硕士期间,撰写的一篇文章,特意找我爱人给他提修改意见,表现出严谨好学和上进。河北林学院和河北农大合并后,他在经济管理学院当教师,因教学效果突出,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2007年,他被提升为商学院教学副院长。提拔前的考察谈话是我代表组织部来谈的。记得当时我们谈的很是投机。那时,他已是博士、教授、博导了,专业素质和教学经验已无可挑剔。我重点希望他尽快熟悉管理工作,积累管理经验,同时,处理好业务和管理的矛盾。鉴于他在全国林经界已有一定影响,我鼓励他无论如何都要争取业务上的突破,最好在林经界向大牌专家挺进。实际上,他后来的努力还是很有成效的。非常有意思的是,不久,我便来了商学院做书记,和爱民成了上下级和同事的关系。
之后便是一个长达6年的相处生涯。这一时期,我们同为班子成员,工作上齐心协力,日常生活中大家相濡以沫。再加上有一帮子小兄弟,打球、玩牌、组织外出旅游,都留下了难忘的回忆。他的乒乓球打得不错,技术不断长进。他还是篮球和排球队的主力队员。他担任教学副院长后,管理和组织才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在多学院繁重的教学任务情况下,他统筹安排,很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受到了学校好评。他在学院管理科学实验室的筹建过程中,带领老师出去考察调研,制定方案,指导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如今,商学院的管理科学实验室在河北高校中名列前茅。我还和他一起带队,和十几名老师赴英国培训。在英国,我们除专题讲座培训外,还深入课堂,组织留学生座谈,考察著名高校,既开阔了视野,又增长了知识。从伦敦到爱伦堡,从格林威治大学到牛津剑桥,都留下了难忘的瞬间。2014年初,他离开商学院,去渤海校区担任文管学院院长。在全新的条件下,他深入调研、勇于创新、开拓进取,很快使文管学院步入正轨。文管学院与商学院业务相连,我们还曾专程去渤海校区进行座谈交流。谁想,天有不测风云,爱民却有此一劫,且不可逃过。悲哉!悲哉!
呜呼!人死不能复生。逝者已逝,空留思念。愿爱民在天堂安好。
2016-1-2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