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感“闷骚”一词
翻阅旧报纸,看见《环球时报》2012年5月23日第13版《双语加油站》栏下有一短文——《从“闷骚”说起》(以下称短文)。短文原意旨在解析该词的来源和英译问题,我却看到了其引申词意的有趣的一面,不妨胡乱侃来。
“闷骚”出现在汉语里还是近些年的新词。我查了《现代汉语词典》和《辞海》,均没有收录,倒是网上已有各种各样的解释。该词一度在年轻族群中非常流行,也很时髦。有人说,90后对一个人最差的评价就是“闷”,而最好的评价则是“闷骚”。“闷骚”为何意,短文追根溯源,据说来源于英语manshow一词的音译。又由于最早源于港台地区的语音,故南言北渐,以“闷骚”新词传入内地。词意是说“闷骚”的人待人接物合情理,却于不经意处展露内心的狂野和感性。我认为,这是一种令人欣赏的人生状态,是于今社会中人的社会性和自然性完美契合的一种人生存在。
用说文解字的方法我们来解析“闷骚”。“闷”者,不外露也,内向沉稳。“骚”者,举止轻佻也,外向展现。“骚”多用于贬义,比如“骚货”、“卖弄风骚”,指作风不正派的轻浮女人。但也有中性和褒义的时候,比如,形容有才华和有浪漫气质的文人和诗人时,人们往往用“文人骚客”来称谓。再有,说文章诗文写得好,誉为“独领风骚”。虽然英文中manshow译来的“闷骚”中,“骚”字的内涵show远不如中文的“骚”的内涵博大精深,但英语show一词具有的“表现”、“显露”的意思,还是与我们汉文中“骚”的涵义密切相关的。而Show早期汉译为“秀”,比如“脱口秀”(talkshow)、“时装秀”(fashionshow)等,也与中文“骚”的内涵表现力和行为意境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故我们不妨把“闷骚”中国化,把“闷骚”做一个全方位的拓展,让“闷骚”纳入东方美学之体系,并与汉语“骚”的奇异内涵对接,以展现一种引而未发、若隐若现的富有张力的境界。
回过头来我们再说“闷骚”的引申。“闷骚”的人应该是一群内涵丰富、气质优雅、成熟自信、讲究品味的人,应该处于一种哲理状态,是融思想、思考、智慧、激情、狂放和幽默为一身的人。外表的“闷”体现为一种现实的状态,也就是说,在社会规则的约束下,表现为一种理性、服从、自律和务实,不轻易表现自己。而“骚”的一面,则是一种内心的真实、向往和渴望,表现为人的自然、本真和感性。一旦场合合适,这种情感就会狂放地宣泄出来。“闷骚”作为人生的一种风格和状态,是用艺术的方式调理人生的范式。它既满足了社会对人的要求,又达到了自己情感的释放。在人际交往中,“闷骚”的人会给人一种轻松感,幽默感、真实感、安全感。实际上,人人都希望有自己的一个自在空间,让“骚”的部分得以释放和展现。所以,我们从这样一个纬度倡导“闷骚”的人生态度,“闷”以应对社会,“骚”以解脱自己,并营造自己的空间,给予并分享大家的情感和快乐。至于网传“闷骚”的其他释义,一些并不被笔者赞同。
2015-06-27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