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朱金斯故事的启示

(2014-02-15 15:53:14)
标签:

环球时报

朱金斯

故事

启示

杂谈

分类: 断想集录

 朱金斯故事的启示

   

    2012618日《环球时报》刊登了一篇文章,叫《浮萍人生》。里面讲了一个朱金斯的故事。

    说朱金斯上小学的时候,在一次野营活动中,听说有人想在树上钉一块板用做搁板,他就自告奋勇地提出做这件事情。“首先,”他说,“应该把这块板不规则的一头锯掉。”他开始找锯子。锯子找来了,锯了两下,又停了下来。“这把锯子”,他说,“需要用锉刀锉得更锋利一点。”锉刀找来了,他发现锉刀还需要一个手柄才方便使用。为了制作手柄,他跑到山上找到一棵小树,但是要砍下这棵树就需要一把斧头。找到斧头,他觉得斧头要磨一磨。磨斧头需要有一块磨刀石,他还要给磨刀石做一个撑脚,而要把撑脚做得好一点,他就需要一张木工的工作台。做一张木工的工作台可不是简单的事情。当然,大家不会为了一块搁板等他那么长时间。据说,野营结束以后,还有人看到他在市场上打听木工工作台制作工具的批发价呢。

    上大学的时候,朱金斯各门功课都很不理想。以法语为例,他一开始对这门课程非常感兴趣。然而,他很快发现,要真正掌握法语,就需要对古代法语及普罗旺斯语有所了解。后来,他又发现,不懂拉丁语,想学好古代法语和普罗旺斯语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学习拉丁语的时候,他发现其实他应该先学梵语,因为拉丁语来源于梵语。当他决定认真学习梵语的时候,他发现梵语的起源与古波斯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后者早已失传了。在自然科学的学习方面,他也是一样。他学习物理学,先把目光聚焦在作用力上,然后是分子,再从分子到原子,从原子到电子,最后到无穷无尽的宇宙空间。这样的结果是,人家都毕业拿到学位了,他各科还都挂着呢。

    ……

    朱金斯的故事也让我想起了一个类似的故事。说是有一个人要往墙上钉一张画,发现没有锤子。找到锤子后没有把柄,便上山砍树。找到斧头又发现不锋利,再去找磨刀石。岂不知,斧头的一端也是可以钉钉子的,而磨刀石或许也能完成钉钉子的任务。这里的误区是,他在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迷失了方向,忘记了最初的目的。

    这些故事讲得都是一些极端的行为,好像很可笑,实际上,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都在不自觉地犯有同样的错误。它说明了一种人们非常容易走入的误区。人们的初衷是做某一件事情,由于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便要完善这些条件。而完善这些条件,人们往往就容易犯舍本求末的错误。因此,我们在完善这些条件时,必须时时记住所要实现的目标,以必要为限,而不是被其他引入歧途。如果我们被一些细节末端所纠缠,或者脱离了最终目标而舍本,最终会一事无成。

    我就经常犯这样的错误。这也许就是我没有能做出预定成绩的原因。我想完成一件事情,发现要先完成某些事情。而某些事情并不是一时能完成的。这样,我想要完成的事情就被无限期地拖了下来。在我许多事情的谋划过程中,都存在这样的问题。总是想所有条件具备了再干。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事情时过境迁,也就无法完成了。要想干成一件事情,就必须习惯于在条件不具备时也要干,不能过于追求完美。这让我想起了一句名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当然,这个创造条件以能上为有限目标,而不能无限的讲条件。因为万事万物都是紧密相连的,我们只能适可而止,而不能穷尽。总之,囿于毫末,必丧失主干。我们要善于抓住主干,集中精力,当舍则舍,才能成其一件事情。这也是全面和重点、够条件和不够条件的一种辩证关系。

    好了,从现在起,我们就找出要干的事情,立即动手,排除干扰,不懈努力,就能够一件事一件事地完成。今年是马年,马到成功。

 

                                                     2014-02-15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