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方周末》2013年10月10日头版,刊载了一则新闻深度报告——《衡水中学的“封神”之路——超级高考工厂》。报道说,衡水中学在十几年的超常发展中,已演化成高中教育的圣地,它“像黑洞一样”吸纳全省的优秀生源,在河北高考渐成独唱。该校今年考入北大清华的有104名,独占北大清华在河北招生人数的80%。另有77名学生考入港大和新加坡国立大学。600分以上的考生占到了全省的五分之一。在河北“衡中没有对手”。
衡中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除了“马太效应”带来的优质生源,以及优质师资集中的原因外,我认为秘诀之一就是严格的管理。衡中的开拓者李金池校长谓之“公司化管理”,没有死角。我们见到了一张衡中学生的生活课程作息表,这张表也在网上广泛流传。它记录了衡中学生紧张生活的一天。学生每天从早上5点半起床开始,一直到晚间9点50分,把时间都排得满满的,精确到分,量化到极致,留给学生的自我支配的时间几乎为零。就算晚间课程结束之后,学生也必须在十分钟之内跑回宿舍并上床休息。如果学生违反,将面临惩罚。衡中还力行“激情教育”,校长会带领学生出操并高喊口号,并把“我来衡中做什么,我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我今天做的怎么样”的“衡中三问”作为学生头顶的“道德律令”。衡中实行全寄宿,学生一个月才能有机会和家长会面一次。衡中像一个“集中营”。正是由于这样苛刻的管理,再加上优质的教学,才成就了衡中的传奇。
这种模式好不好,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其他高中能不能复制,在这里,我不想评论。我只知道,他们成功了。他们的产品真的如人们所愿,考入了自己梦寐以求的理想大学。我是在反思,这样一种集中一切资源、时间和精力,攻克一个事情,它的方法论意义。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我们往往想做很多事情,要么就做不成,要么就效率低下,很久才能做好。还有的人,生活中常立志,说起来激动,听起来感动,就是做起来懒得动,或者就不动,严重的往往一事无成。如此说来,衡中的做法是不是对我们有一些启示呢。我们不仅要立志,还要有毅力,有计划,严格管理,不给自己留一点余地,背水一战,没有退路,不再原谅自己。如果是这样,何愁不能成就一番事业呢。但回过头来说,这样要求一个人,可能真的不容易。我们可以把这种要求落实到一件事情和一个项目上,此举我想定能奏效。做完一件事情,休整一下,再攻克下一件事情,积小胜为大胜。在管理学上可类比为项目管理。总之,如果你集中一切精力、资源,下决心干一件事情,再加上自己不懈的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2013-10-18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