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访英纪事(3)—考察密尔奔克农场

(2012-03-05 20:57:31)
标签:

伦敦

农场

查理

英吉利海峡

酒吧

旅游

分类: 海外游记
访英纪事(3)—考察密尔奔克农场(农场主查理)

这是到英国后的第四天,按照日程安排,我们要实地考察一个私人的家庭农场——密尔奔克农场(Mill Bank Farm)。

这几天每天都有雾,还阴着天,不时地下些小雨。在格林威治大学自然资源学院听讲座时,我们就开始抱怨这里的天气。有位英国老师曾给我们介绍说,英国的天气就是这样的,晴天的时候很少,时常下雨,所以空气比较滋润。有统计说,真正的晴天,每个月只有一点七天。我顿时失语,如果总是这样的天气,英国风光就会化作一片云烟。因为我们来的这几天,每天都是这种阴雾的天气。虽然这里的环境很好,但总不晴天太让人郁闷了。况且我们还想留几幅好照片呢。


访英纪事(3)—考察密尔奔克农场(牧场风光)


这天依然如此。我们七点半出发,天空灰蒙蒙的。一路上雨下下停停,雾也是时浓时淡。大约过了一个多小时后,天有些放晴,雾也基本没有了。英国是一个岛国,伦敦周围更没有高山。但地貌起伏不平,都是丘陵地带。汽车在公路上蜿蜒行驶,让人辨不准方向。我几次和郭老师校对方位,结果还是不行。又没有更详细的地图,只好作罢。远远望去,此起彼伏的原野被绿色覆盖,路边除了一些农田都是林地和草地。虽然已是冬季,但这里的牧草都是绿色的,树木的叶子许多也没有掉完,宛如我们国内深秋的样子。

我们去的这个家庭农场位于英国的东南部,有100多公里的路程。由于路上的雨雾,再加上有些堵,原计划开车2个小时到农场,结果用了两个半多小时,上午十点多才到农场。虽然走走停停,但大家一路上高谈阔论,点评风光,倒也没有影响我们的情绪。


访英纪事(3)—考察密尔奔克农场(查理和我们的老师交谈)


到达农场后,天已基本放晴了,查理(Richard&Michell夫妇早已在迎候我们。这个私人农场在Bexhill Town,属Kent郡。农场有土地110多英亩(1英亩合1.7亩),大都是丘陵草地。查理说,它原来是一名公务员,完全是自己的爱好,才购买拥有了这个农场。现在他一个人在经营这个农场。妻子还兼任一份教师工作,只有农忙时才帮助他。他们的农场只养肉牛。肉牛分批隔栏饲养,全部是绿色环保饲养。为此欧盟每年还要补贴他们2万多欧元。一年他要生产2400公斤牛肉,大概9.5英镑1公斤。主要采取直销,客户群都是较高端的。


访英纪事(3)—考察密尔奔克农场(查理夫妇的乡间别墅)


我们首先聆听了查理夫妇的讲解。查理介绍了农场的运营模式和肉牛的有机饲养情况,以及牛肉上市营销过程,给我们展示了他们农场的规划图和发展设想。中午,我们在附近小镇的一个酒吧用了午餐。据说这个酒吧很有历史,也很有名。叫CHARRING’S  BOTTLED BEERS。因为这里离海边就很紧近了,这个酒吧就是当年海盗经常光顾的地方。酒吧很有特色,我们吃了特色烤牛肉等,喝了啤酒,真是一个安静惬意的地方。下午,继续参观查理夫妇的农场。查理把我们领到他的牧场边,在他的招呼下,那些牛乖乖地靠拢了上来,好像要接受大家的检阅。我们看到,每头牛的耳朵上都挂着标签,标明了何时开始饲养等信息。看来,人家科学饲养,环保饲养,已经程式化了。说,唯此才能保证肉牛的质量。


访英纪事(3)—考察密尔奔克农场(他们养的肉牛)


看完查理夫妇的家庭农场后,大家都很感慨。一是这样大的农场只有他们夫妇在经营。我们看到饲养着24头牛,除固定的一百多英亩牧场外,还有大片的仓库、农机具库,有大型农具近十台。除大型拖拉机、汽车外,好多农具我们也说不上名字。也就是说,他们占有大量的生产资料,但都是查理一人使用和劳作,可见其工作效率。二是他们的生活方式。他们有一大套别墅,自己取暖,有至少3辆高级轿车,还有自己的教育室。我们就是在他们的教室里听介绍的。多媒体、写字的白板、墙上的挂图,俨然就是小展览标本馆。旁边就是咖啡屋和糕点室。在这里我们品尝了英国风味的糕点和咖啡饮料。听说,查理买下这个农场时每英亩才1700英镑,而现在每英亩都到8000英镑了,赚了很多钱。而且英国土地是私有的。三是他们的别墅就建在牧场里,近邻草地的房间,一进门也是地毯,我们要脱掉鞋子才能进去,环境的洁净可见一斑。


访英纪事(3)—考察密尔奔克农场(听查理介绍农场)


好像这里缺少人气一样,我们的到来让这里热闹了许多。查理夫妇的热情也让我们十分感动。他们和我们合影留念。热情地带我们看遍了农场的各个角落,并详细地给我们介绍每处设施的用途和功能。临别时,他们牵着自己的爱马给我们送行。林老师说,这是英国给尊贵客人送行的最高礼节。我们在感叹这样的农村生活的同时,也在思考。他们没有近邻,用人烟稀少来形容也不为过。夜静之时,没有别的声响,只有星星在闪烁,不知他们是不是感到非常寂寞。由此我想起了当时听到的段子,说欧美是好山好水好寂寞,中国是好脏好乱好热闹。虽不完全正确,但也说明了一些问题。


访英纪事(3)—考察密尔奔克农场(牧场小路)


应我们的要求,在我们返回伦敦之前,我们去了英吉利海峡边的一个小镇。小镇的名字当时我记下了,现在想不起来了。因为这里是英格兰岛的南端。穿越英格兰海峡,对面就应该是法国了。郭老师逗乐说,使劲往对岸看,你就能看到巴黎了。英国的海边不敢恭维。因为英国的海边没有沙滩,只有鹅卵石和淤泥。令人兴奋的是,海边的鹅卵石到处都是,非常漂亮。我们大家在海边留影,捡了许多漂亮的鹅卵石。可惜回国时,由于人们买的东西太多,怕超重,许多老师把石头扔了。现在想起来,觉得怪可惜的。不过,我的几块留了下来,但不如他们捡的石头漂亮。


访英纪事(3)—考察密尔奔克农场(英吉利海峡)


 

2012-2-2

访英纪事(3)—考察密尔奔克农场(牧场中的别墅)

访英纪事(3)—考察密尔奔克农场(查理夫妇商量给我们介绍什么)

访英纪事(3)—考察密尔奔克农场(自己的教室)

访英纪事(3)—考察密尔奔克农场(给我们煮咖啡)

访英纪事(3)—考察密尔奔克农场(热情地给我们讲解)

访英纪事(3)—考察密尔奔克农场(中午就餐的酒吧)

访英纪事(3)—考察密尔奔克农场(给自己留个影)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