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杜甫传》

(2009-05-23 11:01:42)
标签:

杜甫传

诗篇

三吏三别

幕府

成都

杂谈

分类: 读书札记

近读《杜甫传》,为冯至1952年旧著,1979年重版,2007年再版。

先说书文,可想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作品,其文风与今还是有一些不同的。至少语感和流畅度与当下文章有区别,但不失为一种文风特色。一如文言文转白话文。上世纪五十年代,正是新中国起步时期,人们迎合新时代,语言术语自然要符合潮流,文中就夹杂着一些新词语,就有了那个时代特有的痕迹。不过这并不影响对杜甫一生的评述。值得肯定的是,学问是严谨的。正像作者所说的,“力争每句话都有它的根据,不违背历史。”

读《杜甫传》,给我最深的感触是,杜甫除少壮时期有暂短的安定生活外,自安史之乱后,一直生活在贫困潦倒之中。他的一生充满了悲剧色彩。在兵匪战乱的年代,他辗转江汉,居无定所,漂泊流离,命如水萍。先后停洛阳,困长安,留成都,走衡阳,最后流落到荆州、潭州(长沙)。也正因为如此,才使他有机会接触社会底层,接触人民,写出反映人民疾苦的作品。如《三吏》、《三别》、《兵车行》等著名诗篇。

杜甫生逢乱世,忧国忧民。他一生关心政治,也想为朝廷效力,无奈奸佞当道,不能尽忠。即使后来就职于幕府,但官场之弊,使他难吃嗟来之食,终不得欢颜,最终挂冠而去。他向往安定的生活,成都草堂给他留下了一段美好的难忘时光,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些歌颂自然的美好诗篇。他想去江东,由于种种原因未能成行。及至老年,他企望回到家乡,但此刻无论体力和财力,都不允许他成行,最终没能实现这个愿望,成为终身遗憾。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年半的岁月里,竟然没有安身之地,一家龟缩在一只小船上,任在湘江上飘荡,直至病死在小船上。艰难时世,令人扼腕。

但是,就是在这样艰难困苦的境遇中,杜甫却以坚强的意志、乐观的心境和宽广的胸怀,给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写实诗篇,开唐诗以史入诗之先河,被成为“诗史”,尊为“诗圣”,令人敬佩。可是在杜甫的有生之年,杜甫的诗并没有被当时的社会和文人认可,甚至受到一些文人的嘲讽。杜甫的诗被认可和赞誉,是他死后四十年,甚至六十年的事了。好的作品是经得起历史的考验的,终归是杜甫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现代链接:杜甫时代,解决了生存问题,就只有诗文一件事了。反观现在,学计算机、读外语、考证书、评职称,进而买再大的房子、买再好的汽车,无尽无休,人的生存价值和目标被严重异化了。我们是不是要学学古人,把我们的奢望砍掉一大半,来回归自然,享受生活,读读诗文呢?

学着古人,诌诗一首:曰《诗圣杜甫》

(一)

生逢乱世命如萍

漂泊江汉走蜀陇

一心向往帝王事

无奈赤诚逐寒冰

成都草堂留盛景

幕府生涯郁心痛

遥望北方归无计

烟雨湘江断残生

(二)

少壮诗篇留存少

身陷艰难诗最丰

国破山河忧天语

三吏三别动地情

锦城细雨释春意

斜飞燕子送佳声

最忆河南河北地

青春作伴梦中行

 

(此文写于2007年12月18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关于郭守敬
后一篇:玉兰花开早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