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清明,又纪阿巧的奶奶

(2023-04-12 15:36:18)
标签:

教育

文化

亲人

分类: 龙吟诗文

清明,又纪阿巧的奶奶

张彦龙

清明,又纪阿巧的奶奶
(奶奶和小雨合影)

阿巧的奶奶比我奶奶大,属狗。我跟她生活的时间也不算短,她去世时,小雨都上小学四年级了,只不过我和她平时的交流可能比较少吧。

她的脚是不太标准的老年小脚,走起路来颤颤巍巍,好像随时都有要摔倒的可能。——还常常倒背着双手,像极了旧时地主察看雇农的活儿干得怎么样。后院租房子的“正荣诊所”的老板见了总爱乐呵呵地开玩笑:“哟,老太太出来啦!什么时候让我们去吃你的粉条菜呀?(指老了人吃份子)”奶奶也总是抿着嘴儿一笑,回应道:“你甭想——才不让你吃呢!”同时,扬起手腕做一个推甩的手势。

阿巧的奶奶家,说地主,不够格,但阿巧的老爷爷是前清正儿巴经的秀才。家境殷实,不愁吃喝,也确实是真的。据说,村里的老宅周边四邻都是占用了她家的宅子地建的——怪不得别人都是一处院落,阿巧家是前后两处,而且论地方的话说,一处也几乎顶人家的两处了。阿巧童年时是大街里的孩子王,上树爬墙、跳麦秸垛,是她常玩的项目,往往玩到天黑影下来了,还不着家。这时,你仔细听,准会听到一个声音“巧,回家吃饭啦——”在大街小巷里悠扬。这就是阿巧奶奶的声音。

吃饭时,阿巧奶奶都是大家做派。她儿子(主劳力)没有入座之前,谁也不许动筷子——阿巧也不行。儿子到家,给她儿子和她自己盛一碗稠的,然后才让大家盛饭。——家规比较严,但我没赶上。

阿巧小时候也跟奶奶睡。阿巧的爷爷,阿巧都没见过。拨拉算盘算账,他可是一把好手,当过大队里的会计。阿巧奶奶爷爷也是养育了5个儿女,——和我家一样,稍微不同的是父亲下边是三个小姑,我是三个小叔。老刘家在杜北有四大支,就数阿巧家这一支人丁不旺,老爷爷到他父亲三代单传,去世还比较早,所以我和阿巧结婚,受到了阿巧奶奶特别的欢迎。——每次开饭时,总会积极招呼我入座,就连小姑夫都有点嫉妒了:“老婆太太这么喜欢你,百年后,你可得打迎风杆啊……”

我真为阿巧奶奶打了应风杆。阿巧奶奶去世于农历2011年三月初五,早于我奶奶,享年89虚。在写供奉的牌位时,我工工整整地写上了“史氏月华”4字。其实我知道奶奶叫“史月华”始于阿巧和我结婚刻录录像带的时候。当时,把双方的长辈的名字都刻录上去了。

阿巧奶奶是无疾而终。那年春上,她多日不思饮食,一次吃面条,到了我买的豆腐乳的一点汤汁,才吃了一小碗。正日,躺在自己的屋里不出来。一天我请了假,开车和二姑父、小姑夫一起去博爱医院给奶奶看看。临行时,小姑说:“这回你可沾上了阿龙的光了。”(当时,只有我买了小汽车)那时的博爱医院还在中华北大街路东,两位姨父轮流背着奶奶,从一楼到五楼,检查了个遍,医院最后给的结论是:没病。回来后,三个姑姑也加入到了轮流陪伴和照顾中。大概十天左右,奶奶在无声无息中走了。

出殡那天,在大门外我高高举起烧了满纸灰的盔子摔得粉粉碎,田振杰、闫荣杰左右扶着我,十步一回拜,百步一哭跪。那时不知怎的,我真的泪眼朦胧、涕泣怜怜了。经过村大队部,一直到了牌楼村外,才上了车,送奶奶的最后一程:到获鹿火葬场火化。奶奶被推进炉里让烈焰吞没的瞬间,我的心却一紧,身子几乎冻结了。记得当时天阴了,在回来的路上,天空中洒下了雪花,还有少许黑灰的烟迹。

单位处理上体育课用的旧垫子,我拿回来一个,军装绿颜色的,还挺厚的,给阿巧奶奶垫到她的床上了。她使劲摁了摁,又欠了欠屁股坐了上去,笑眯眯地说:“今年冬天不怕冷了!”——现在这个垫子不知道哪里去了。或是后来又拿回老家让我奶奶铺床了吧?也或许是最后扯进了园地里,铺了泥泞的道路了吧。——当时,自盖的二层楼都没有设计暖气,我和阿巧就安装了土暖气:后间厨房买了专用暖气炉,经过西边的一间空房后先引进奶奶房里,再通过一个三通分别进入敦妈房间及我和阿巧的二楼房间。每每到了晚上,总是摸摸奶奶的暖气烫了,我和阿巧才拧开通往二楼的阀门。这时,往往奶奶已经鼾声不断了。

阿巧奶奶的娘家和敦妈的娘家是一个村:岳村。我和阿巧结婚第一年过年时,去过一次——已经没有什么人了。依稀记得是一位老者接待我们,阿巧说,那是奶奶的侄子。

愿奶奶在天上永享清福。——每年清明、忌日、秋分和隆冬、正月,阿巧都会给她捎去无尽的“重宝”和衣物,让她和爷爷吃喝不愁,衣物无忧。

补记:当时,在上京村南的麦地里没有探到爷爷的坟,没办法合葬。有知之老事者,说:“可以找一青砖,刻上老太公的名字,放入棺椁即可。”于是,我就找来青砖,拿了一根铁钉,默默在一个角落里,一小时后完成了。

又记:入土已安,为记住准确位置,我和闫荣杰使用了手机经纬定位的方法来做标记。可时过境迁,我当时记录的纸片,早已无从寻找了;不知道闫荣杰在手机上的记录是否还有?——毕竟,他的手机也已经换过两三个了……

                                         (《家有四老》之二,之三、四,本月内静候)

清明,又纪阿巧的奶奶

清明,又纪阿巧的奶奶

奶奶与幼时的小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