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梁上的月亮》阅读思考

标签:
教育校园情感 |
分类: 语文学习 |
课外阅读训练:适用于初中毕业年级
西梁上的月亮
小时候,老家西梁上有一条通往邻村的小路。每逢夏天,我都喜欢跟父亲到西梁上散步、乘凉。那时,父亲经常还碰到他的熟人,我们相互招手问好。但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却是那里的月亮。
离月亮最近的地方
记得晚饭后,父亲总爱拉上我去西梁上的小路散步,因为我曾经说过,那里是离月亮最近的地方。
父亲说为了让我乘凉,总会把我高高举坐在他的肩上,让我仰望皎洁的月亮,直到我的脖子酸了,才会我放下来,慢慢地牵着我的手在小路上来回溜达。月亮一直跟着我们,追逐着我们,让我很是困惑。我一边抬头看着月亮,一边故意放慢了脚步。奇怪,我慢月亮就慢,我快月亮就快。
身旁的父亲看着我的变速运动,笑开了。“傻小子。那是因为月亮离我们太远了,不是真的跟着我们走啊!”
当时,“傻小子”的我,当然听不懂,但喜欢黏着父亲和月亮赛跑。偶尔,我到了前头,就会回过头喊着父亲:“快点跟上月亮呀。”父亲果然很快三步两步就会追上我,然后又故意慢下来。这样反复两多次,一前一后逗着我笑。有时。我和父亲还会玩“踩脑袋”的游戏。我踩在父亲月光影子的“脑袋”上,“爹,踩你脑袋了!”父亲这时会快走两步,踩上我的“脑袋”问“傻小子脑袋疼不疼?”我就故意慢下来,让我的“脑袋”跟父亲的脚分开,笑着喊:“没踩着,不疼!不疼!”父亲就又往回返追我的“脑袋”。反复几次之后,我突然发现,其实我“脑袋”的影子一直在父亲的脚面之上呢,并没有被父亲踩着!我们总是玩得不亦乐乎,凉热凉到满头大汗,才回家洗洗睡觉。
一大一小,影子在月光下交叠着,在那个懵懵懂懂还不懂得什么叫幸福的年纪里,这个游戏总能让我特别开心。
月亮有时候圆,有时候像月牙。夏去秋来,一年很快就过去了。冰片一样的月亮已经陪伴着我度过了小学,上了中学。课业的压力与青春期的苦闷,让我变得不爱说话了。偶尔,父亲想再带我出去看月亮,我都闷声不理,父亲一定很失望吧!但他也没说什么,只是叮嘱我乖乖地在家里温习功课,自己独自到西梁上散步了。
再后来,为了生活得更好些,父亲就在西梁那头邻村的矿山上开采铁矿石了,每天走的都很早,回来的却很晚。一星期下来,我俩都说不上几句话。当时,我还不知道什么是身心俱疲,好多个明月皎洁的夜晚,父亲才拖着他那身“铁布衫”回到家,舀一盆凉水冲洗一下身子,躺下就睡着了一一连晚饭都不吃。
月光依旧明亮地洒落在窗前,一片银白。望着那轮冰片,我的心里却像失落了什么,说不出的难过。
父亲更像月光
后来,我上高中住校了。印象里,父亲在矿山上也受过几次伤,但都没有大碍,可是他的腿最终一拐一拐起来。我和他再也没有去西梁上凉热、散步,但那两个一前一后,一大一小,追逐月亮的影子,却常常进入我的梦乡。梦里,父亲的身影越来越大,最终大到和天上的月亮重合在了起来:父亲成了月亮,发出皎洁的光芒!
幼时对月亮的未解之谜,现在读着“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诗句,终于解惑了。
高考放榜时,自己名落松山,连报考大学的资格都没有。情绪低落的我两眼红肿,连饭都吃不下去。
晚上,父亲敲响了我的房门,说要带我出去走走。扭了半天,最后洗了把脸,我还是跟着父亲出去了。我们不知不觉,走上了西梁上的小路一一幼时曾经看月亮、做游戏的地方。
父亲说:“还记得小时候坐在我肩膀上看月亮吗?”我点点头,回答说:“我们还玩踩“脑袋”影子的游戏呢!其实脑袋一直在脚面之上,并没有被踩在脚底下……”炎热的暑气还没有消尽,两旁的庄稼传来了“飒飒”刮风的声响。“看看天上的月亮吧,那么大一块儿冰!它会让你的心凉下来的……”我凝望着月亮,慢慢地,果然心情平静下来了。
“高考没考好,光躲在屋里哭是没用的。还是想想明天吧……”
咦,好像真的是那样的,自己哭了一天,是在哭什么呀?我破涕为笑了。月光下,父亲的眼眶好像是红红的,那时我不懂得为什么,直到很多年以后,我才渐渐懂得,那是父亲对我说不出的爱!
补习一年后,我终于考进了省城的师范大学。快乐的四年时光,我在“大江东去”古诗词的豪迈中和“顽强潜行”的近代文学里穿梭,在新开的卖“正宗兰州拉面”的大街上那繁茂的法国梧桐树下徜徉,在高大宽敞的图书馆阅览室里争抢座位上晚自习……我都曾不经意间仰望天空的月亮:月光下,一个穿着“铁布衫”的影子从西梁上蹒跚地走下来……甚至有时,我还会看到那影子在月光里缓慢地倒下去,看着看着,我的泪眼模糊了。
偶尔晚上,我会用校园书店里的公用电话给邻居家打电话。父亲接了,总是一连串的发问:“小龙,你没上自习课吗?晚饭吃饱了吗?石家庄下雨了吗?千万不要淋雨啊!”听得出,接电话的父亲很开心,声音里有止不住的喜悦。但这边打电话的我却一言不发。
我在家的时候,父亲话很少;我离家读书的时候,父亲的关心突然开始变得琐琐碎碎起来。“月亮走,我也走,我送哥哥到村口……”同室的老杨录音机里传出了董文华的《走西口》。在省城读书,我的心情就像一座孤岛,藏在摩天大楼后面。看不见月亮。那绵长的迢迢思乡之情,在故乡那高高的西梁上,就是那轮冰片光芒下的身影,沉沉流转,不停地倒带。
多年后,父亲生病了,在他来日无多的病榻前,我们一起回忆往日西凉上的月亮,有时月圆,有时月牙,在月光温柔的朦胧里,一切回忆却又历历如新。
父亲病故后,骨灰就安放在了西梁上。那天,下葬后已是黄昏,一轮圆月正从山间缓缓升起,我仿佛依稀中又看到父亲在溜达——肩扛着着儿时的自己。
现在我才知道,离月亮最近的地方并不是西梁,而是天空。
爱我的父亲就在离月亮最近的地方,目光微笑着,一切如往地笼罩着我,永远不会离开。
【读后思考】
1.读后分析一下,作者为何以“西梁上的月亮”为题?
2.试分析一下两个小标题“离月亮最近的地方”“父亲更像月光”的好处。
3.结合文中5处楷体加黑字体,你能给大家分析出父亲的身体是如何一步步垮掉的吗?句中“铁布衫”,解释一下其的含义。
4.第2小节“父亲更像月光”的第1段短末画波浪线的句子,你是如何理解的?
5.文中细节描写不少,请你选择一处,说明其表达效果。
6.文中的主人公有哪些品质?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1.“西梁上的月亮”画面贯穿了全文,是线索;这梁山月亮是个比喻,比喻父爱;比喻句做标题形象引人,预示文章主旨。2.离月亮最近的地方,表面是指“西梁上的小路”,因这里是作者儿时和父亲经常做游戏的地方,充满了浓浓的父爱,故这里就成了离父爱最近的地方。父亲更像月光,其实月光就是父爱,永远笼罩着成长中的作者。3.句中把“我”举坐在他的肩上,直到“我”说脖子酸了,才放“我”下来,说明父亲身体很健康;句中晚上了才拖着铁布衫回家,不吃饭就睡下了,说明开采铁矿石对于父亲身体的残酷摧残;句中没有大碍的多次伤害后,父亲的腿最终跛了;句中在作者的想象里,父亲疲惫的身体倒下了。句父亲病了,是被生活的压力累病了。这五句话透露着父亲病体的形成和病情的逐渐加深,直到被拖垮。“铁布衫”对父亲开矿后的衣着,“铁”的含义:一是硬度上,衣服被汗碱所浸而板结僵硬;一是颜色上,衣服久穿而少洗,时间一久其颜色就成了铁青的黑色。“铁布衫”刻画了父亲的艰辛劳动,以及为家人之爱而繁重的付出。4.这是作者梦中的想象,父亲身影与月亮重合,变成了月亮,既照应了小标题,也暗示出本文的中心主旨。5.第1处:“爹,踩你脑袋了!”父亲这时会快走两步,踩上我的“脑袋”问“傻小子脑袋疼不疼?”我就故意慢下来,让我的“脑袋”跟父亲的脚分开,笑着喊:“没踩着,不疼!不疼!”父亲就又往回返追我的“脑袋”。这处语言和动作描写,写出了儿子的天真和父亲内心深处对儿子的关爱。第2处:月光下,父亲的眼眶好像是红红的,那时我不懂得为什么,直到很多年以后,我才渐渐懂得,那是父亲对我说不出的爱!此处父亲的神态描写写出了父亲的不善表达,但依然关心儿子的学业,并积极为儿子解决难题可贵品格。第3处:那天,下葬后已是黄昏,一轮圆月正从山间缓缓升起,我仿佛依稀中又看到父亲在溜达——肩扛着着儿时的自己。此处看是景物描写,但实为作者的心理想象描写,写出了儿子对父爱的真实感受和深刻影响。6.品质:和蔼可亲,吃苦耐劳,关心儿子学业和生活,并善于帮助儿子解决问题,父爱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