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东阿古地名清泠口之辨析一

(2018-01-19 10:37:38)

东阿古地名清泠口之辨析

 

单清林

 

    东阿县城铜城镇任集村西,黄河古道至今遗迹依稀可见。河道东侧,耸立着一通高大的石碑,就是东阿著名的《清泠口三官庙》碑。

http://s11/mw690/001v2qFQzy7huBObZBo2a&690
图一。笔者于2018年1月14日,寻访《清泠口三官庙》碑
http://s5/mw690/001v2qFQzy7huBPQ7M8b4&690
图二:清泠口三官庙碑额是篆书笔迹清晰可辩
http://s2/mw690/001v2qFQzy7huBQ3EnDe1&690
图三、正文中,清泠口字迹清楚

这通石碑,雕龙碑帽与碑体为一块整石雕刻。连同龟趺坐一起,通体足有三米高。碑额上篆书的“清泠口三官庙”字迹古朴,至今清晰可辩。碑文标题为:《东阿县清泠口三官庙碑记》

正文写道:

“清冷口,县治北去四十里,黄河古道,两岸多巨室,广乔木,极楼阁,云树插空,一望无界,千门万户……”

碑文记载了清泠口当年所处的位置,是在黄河古道。描绘了清泠口两岸开阔气势,两岸村庄密集。居住在这里人们生活富足,沿途景致美好。这条河道如今被称作赵王河,是宋代黄河故道。由于河道从今顾官屯大刘张自西往东,到达铜城东任集西清泠口这一位置时,中间河道河身多次南拐北掉,民间称作“九掉十八弯”。河流到了清泠口后,向东北方向流去,流入汉朝王景治河所遗留的古废河道。

 

而这条黄河道,究竟是从什么时间开始流经东阿铜城?流经清泠口?本地志书记载模糊。但,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专门为东阿荐诚禅院应言和尚所撰写的一篇碑记,隐藏有确切的准确答案。这篇《东坡集》中记做《荐诚禅院五百罗汉记》的文字,在荐诚禅院刻碑时,标题更改为:《荐诚禅院罗汉浮屠记》。文中记录了一段不为东阿后人了解的历史人物事件。现将原文录下:

熙宁十年,余方守徐州,闻河决澶渊,入巨野,首灌东平。吏民恟惧,不知所为。有僧应言建策,凿清泠口,道(导)积水北入于古废河,又北东入于海。吏方持其议,言强力辩口,慨然论河决状甚明。吏不能夺,卒以其言决之,水所入如其言,东平以安,言有力焉。众欲为请赏,言笑谢去。余固异其人。后二年,移守湖州,而言自郓来,见余于宋,曰:“吾郓人也,少为僧,以讲为事。始钱公子飞使吾创精舍于郓之东阿北新桥镇,且造铁浮屠十有三级,高百二十尺。既成,而赵公叔平请诸朝,名吾院曰荐诚,岁度僧以守之。今将造五百罗汉像于钱塘,而载以归,度用钱五百万,自丞相潞公以降,皆吾檀越也。”余于是益知言真有过人者。又六年,余自黄州迁于汝,过宋,而言适在焉。曰:“像已成,请为我记之。”呜呼,士以功名为贵,然论事易,作事难,作事易,成事难。使天下士皆如言,论必作,作必成者,其功名岂少哉!其可不为一言。

文章记录了这么一个故事,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黄河澶渊决口。大水直入巨野泽,并首次灌入郓州东平这片广大区域。当时,上至各级官吏,下至黎明百姓,无不惊慌失措,不知道应该怎么办。有位叫做应言的和尚,向朝廷建言献策,建议开挖清泠口,把东平区域的黄水引入杨刘下游废弃的黄河古道。又使得大水向东北入海。管理的官吏刚刚想说自己的看法,应言和尚据理强力争辩,把治理引导决口河水的对策剖析论述的十分清晰明了。当官的辨别不过他,终于按照应言和尚所提的建议,开挖清泠口。果然,大水的走向如同应言和尚论述的一模一样。东平水患解除,应言和尚出了大力。人们都要为他请赏,应言和尚大笑表示感谢推辞而离去。当年,大水也沿着泗水包围了徐州,徐州太守苏东坡让人用土堵住城门,亲自带头在城墙上巡防。东平水患消除后,徐州也就解了围。苏轼这才放下悬着的心。那时,他就认定应言和尚是一个奇人。这事两年后,即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湖州做太守。应言和尚从郓州来,在宋(商丘)地见到他。向苏轼介绍自己是郓州人,从小就做了和尚,以说讲论事为才能。当初钱公子飞派他在东阿县北新桥镇创建禅院,并且建了一座十三级铁浮屠(铁塔),高一百二十尺(三十多米)。精舍修建好后,观文殿学士太子太师赵公叔平在朝堂上请示命名,神宗提名“荐诚”,并每年官派僧人守护禅院。这次来是要在钱塘造五百罗汉像。连装载运回的费用都算在一起,估计要用钱五百万。并告诉苏公,自丞相潞公(北宋宰相文彦博)以下各级官吏,都是他(应言)的施主。通过这次谈话交流,苏轼更加了解应言和尚确实有过人之德行。六年后的元丰八年 1085),苏轼从黄州迁到汝州任职。路过宋(商丘)地,正好遇到应言和尚也在这里。他告诉苏轼:“五百罗汉像已经雕刻完成,请您给我写篇文章记下来吧!”苏学士十分感慨。他在这篇碑记最后说:有品德的志士把建功立业看的很贵重,但是,说事容易,做事艰难。若说做事容易的话,成就一件事很难。如果天下的士人都像应言和尚,说了就一定去做,只要去做,就一定成功,那么,他们的功名怎么会少呢!

 

当应言和尚把五百罗汉载回济水岸边的北新桥镇荐诚禅院后,将苏东坡文章刻碑立石。但标题改作《荐诚禅院罗汉浮屠记》。与苏东坡自己文集留稿《荐诚禅院五百罗汉记》,只在题目上有些差异,内容完全一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