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后”的“蜗居”生活
 (2009-12-27 19:20:17)
	
			
					(2009-12-27 19:20:17)		| 标签: 小圈小两口小蜗牛老两口郭海萍杂谈 | 分类: 个人日记 | 
“八零后”的“蜗居”生活
小两口坦言:放平心态,其实很幸福
郝群英 文/影
 
 
住房现状:一套面积40平米的房子,位于联纺路。目前,交纳首付后,购入第二套住房。
郭海萍:小蜗牛曾经问过妈妈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从生下来,就要背这么重的壳呢?妈妈说,因为我们的身体没有骨骼支撑,需要一个壳来保护。小蜗牛又问,毛毛虫姐姐也没有骨骼,为什么它不用背这么重的壳?妈妈说,因为毛虫姐姐可以变成蝴蝶呀,天空会保护它。小蜗牛又说,蚯蚓弟弟不会变成蝴蝶,为什么它也不用背这么重的壳?妈妈说,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它。小蜗牛哭了,我们好可怜,天空也不保护我们,大地也不保护我们。你猜,蜗牛妈妈怎么回答它?
宋淳:怎么回答?
郭海萍:妈妈说,我们有壳,我们不靠天不靠地,我们靠自己。
这是电视剧《蜗居》中的一段对话,郭海萍、宋淳夫妻二人借“蜗牛”比喻二人的蜗居生活,为了居住的“重壳”,拼尽全力。然而就在邯郸,就在我们身边,一对80后年轻夫妻也在上演真实版的“蜗居”生活。
 
结婚与买房这个“相辅相成”的观念,让不少年轻人早早成为房奴。
  A、蜗居序曲 
每天一睁开眼,就有一串数字蹦出脑海:房贷六千,吃穿用两千五,冉冉上幼儿园一千五,人情往来六百,交通费五百八,物业管理三四百,手机电话费两百五,还有煤气水电费两百……——郭海萍
小两口现在的住房是小晋父母为他们准备的婚房。小晋父母拥有两套住房,面积稍大的一套为40平方米,另一套面积为30平米。小晋和小圈结婚时,为了让孩子住得宽敞点儿,老两口搬进了那套只有30平米的房子。老两口的举动令小两口很心酸,而改善全家住房环境的愿望一直萦绕在二人心头。
在全国房价疯涨的形势下,小两口举棋不定,是静观其变?还是趁早下手?思量再三,小两口决定追随“买房得趁早”这支购房大军。
今年10月,在青少年宫广场的一次房展会上,小两口上演了一场买房三步曲:第一天,小晋与小圈看中了中华大街南头、马头界内的一套房子,面积98.5平米;第二天,俩人去房地产公司订房;第三天,从亲戚朋友那里凑了9万元,交了首付。
虽然拥有了一套令自己满意的住房,但随之而来的是13万元的贷款。每月还款1000元,这给月收入只有3000多元的小家庭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小晋给记者算了笔账:水电煤气费90元、生活费700元、电话费和网费260元、月供1000元,一共2050元,将来有了孩子,全家每月开销至少要3000元,到时候恐怕要倒贴钱了。
  B、蜗居行进 
苏淳:怎么又是挂面?你能不能在经济许可的条件下改善一下生活质量啊?郭海萍咬咬牙:说吧,你想吃什么?苏淳运运气:我要吃——方便面!
眼看成了房奴,小晋和小圈不得不算钱过日子。“700元的生活费要用在刀刃上”,小圈说,“我工作忙,顾不上买菜做饭,老公对这些在行。”为了省钱,小晋不得不在菜市场和小贩讨价还价。有时候,为了买到更便宜的菜,他甚至要走到离家很远的菜市场。每次看到这些,小圈心里总是酸酸的。
除了买菜上要节省,两人的衣服也转向“物美价廉”。结婚前,买衣服去新世纪,选品牌;结婚后,买衣服去康德,选质量;有房后,买衣服只能去批发市场了。今年冬天,两人只添置了一件衣服,是小圈买给小晋的羽绒服。
小晋常说:“股票还有涨有跌,楼市却一直在涨,现在的房价是没有最高,只有更高,不断的更高,越来越高,我们要节约。”前几天,小圈去石家庄培训,她对小晋说:“我坐公交车去火车站,就不打车了……”“坐什么公交车啊?我骑电动车送你。”
  C、蜗居心得 
不要太多的钱,每天去菜场斤斤计较,为发论文、评职称而与人争得面红耳赤,也为女儿考不上好学校而心焦。也许,这样,才是一种幸福的生活。——宋思明
虽然宋思明的角色引发了广泛争议,但剧中的这句台词还是令人印象深刻:很多时候,心态很重要。小圈告诉记者,静下心来时,她总是想,日子虽然不富裕,但有勤劳善良的公婆父母,还有为家庭不断付出的老公,自己的蜗居生活很幸福!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