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里的小画家 一上 校内听课
(2010-12-27 18:46:37)
标签:
杂谈 |
分类: 听课记录 |
读文,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整体感知的读。
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首儿童诗,字里行间透着淡淡的童趣。那么,我们就应该把从文体方面入手教学。不用老师多说,就让孩子读,一遍一遍的读,读得琅琅上口,读得眉开眼笑,越读越喜欢,越读越有味,文字在学生的心里渐渐地开始复活,慢慢地显出生命来。这时,一切水到渠成。
诗歌中,谁画什么,不是教学的难点,一读就明白的事不需要让学生太过于纠结。如此这样,逐句逐句以图带文的形式来呈现,这是把简单的事做复杂了。前面课文的读这一板块之后,就可以直接让孩子来说说谁画什么了。需要强调的是,不需要一张一张地,一句一句地说,还是以整体的形式来呈现。这里重点应该是帮助学生不仅要说对,还要说好。“小鸡画竹叶,小鸭画枫叶,小狗画梅花,小马画月牙。”多美的画面呀,在读的过程中,可适机背背诗来增加情趣,一定要注意,不是为了背诗而背诗,背诗只是为了把文句读好。
然后,导:这一群小画家真棒呀!能告诉我怎么画成的吗?引读: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这句话可作为朗读的重点,两个“不用”,“几步”引导读出他们的骄傲。
在教学行进中,有一个孩子把竹叶说成是小鸭画的,这时候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小鸭会画竹叶。”
写字:课堂中学生没有动笔的时间,要给足练字的时间!!
情趣:读文也罢,识字也罢,都应该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课堂中进行。
结语:这是一位刚参加工作的老师,虽然大家说了很多不足的地方,但是很难得,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很不错!且富有灵气,是一位很有潜力的老师。
2010-12-27 9:12:58
欣赏一组雪景图
2010-12-27 9:13:42
图片
看图说话:雪花从天上飘下来,地上一片雪白。
师:这个好消息你想不想告诉别人?
呈现“下雪啦,下雪啦!”
指名读。齐读。
点红感叹号,
师:谁认识这个标点?
生:感叹号。
师:谁能很开心地读一读?
指名读,齐读。
师:我带你们去雪地里干什么?
课件:画画。
师:我还请了很多小动物。
呈现课题:
【有点凌乱】
齐读课题。
说话:雪地里来了(
一生一口气说完。
师:怎么说那么多?
“雪地里来了(一只小鸡)。”
师:我是小鸡,想对我说什么?
生:你好可爱。你好可怜。
齐读。师提示带上表情读。
呈现“雪地里来了(一条小狗)。”
齐读。
呈现“雪地里来了(一只小鸭)。”
齐读。提示读得开心点。
呈现“雪地里来了(一匹小马)。”【“匹”的读音纠正还不够到位。】
课件(四种动物同时出现)
说话:雪地里来了(
提示量词的使用。
呈现“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师:它们就是来陪我们画画的。但画画之前要先会读生字宝宝。
呈现“下雪啦
引导“啦”轻声读。【在学生还没有整体接触文本之前,生字抽得太生硬,缺少语境的词语教学……】
链接一朵梅花图在词旁。
呈现“几步
链接一只青蛙图在词旁
说话:为什么有只青蛙跳出来呢?,
指导读“为什么”
呈现“参加 洞里 睡着”
生字卡“睡”认识目字旁,组词。链接卡通图在词旁。
去拼音读,逐个呈现,生齐读,开火车读。齐读【连着两遍的唱读】
2010-12-27 9:28:00
读文
自由读,读完两遍坐端正。
2010-12-27 9:30:32
竹叶图和小鸡的脚印
师;这是什么?
生:这是竹叶,这是小鸭画的竹叶。
生订正:是小鸡。
师板书:小鸡
师:认为是小鸡画的举手。
【学生为什么会认错?因为对小鸡和小鸭的脚不熟悉。】
图文“小鸡画竹叶。”
指名读,齐读。
梅花图和小狗的脚印。
生:这是梅花。
古诗链接:“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读诗。
师:梅花在雪地里越冷开得越鲜艳。
小狗的图片。文“小狗画梅花”
指名读,齐读。
枫叶图与小鸭脚印图。
背诗《枫桥夜泊》
图文“小鸭画枫叶”
读。
同上,引读“小马画月牙”
呈现四个动物的情境图。
引导背诗。
【能否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情趣之后再引导背?】
师:弯弯的月牙像什么?
生:像小船。像笑起来的嘴。
师:这么多的小动物来画画。
指一生:小鸡,我们去画画吧,来,给你水彩笔。
引读:不用颜料不用笔,几步就成一幅画。
写字:
“用”
书空说笔画。
“几”
认识笔画“横折弯钩”
【当场写一写】
引读
“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生:它在洞里睡着啦。
呈现各种动物的脚印。课件演示用这些脚印组合成的鱼的图片。
写字“鱼”
师板书范写。
【一堂课学生基本没有动笔的机会。】
(还有六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