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运动表现研讨会”有感,合理应用可穿戴监测设备中国足球俱乐部与世界先进水准差距正在缩小
参加“运动表现研讨会”有感,合理应用可穿戴监测设备中国足球俱乐部与世界先进水准差距正在缩小

10月10号这天,笔者受邀参加了“Catapult中国-运动研讨会”广州站的活动,两位该领域知名的国际专家通过4个讲座给大家分享了他们的研究成果以及经历体会,认真聆听后感到受益匪浅,写下此文分享一下自己的感悟。同时期待和大家产生共鸣,并多多交流心得体会。
尽管距离笔者学习运动训练学中运动监测的相关知识(大学期间)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了,加上自己现在也不是专业从事这个领域的人,因此说实话专家讲座的内容针对性并不是特别强。平心而论,对于参与学术研究性质的学者以及球队的队医、康复师、体能教练等角色似乎更适合。但不可否认,作为足球从业者,了解相关的前沿信息及高精尖知识,绝对对更好认识、理解球队的运营有帮助。倘若能够结合自己一直跟进的球队共同分析,再与世界先进水平进行对比,从中汲取相关养分,相信便会有较大的收获。笔者听完讲座后,第一时间与主讲人Chris Barnes进行了交流,主要是通过其丰富的经历了解最真实的情况,可谓获益良多。
事实上,包括广州恒大淘宝队在内,中超16家俱乐部已经有11家球队的一线队伍在平日的训练中用上了可穿戴监测设备进行相关数据的采集,还有中国男足同样在使用。随着高水平外教与中国足球有更多的交集,一些世界主流的高水平手段也被带入中国,通过训练中使用可穿戴监测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帮助球员更好改善状态,已经成为了多家俱乐部的不二选择。因此了解其最新的发展情况,了解其在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包括了解已经成功的球队是如何用好它们的……能没有借鉴意义吗?
Chris Barnes的讲座中有几点令人印象深刻。比如说到采集下来的一大堆数据,不应盲目使用,而应该先找到针对性的问题,再去找其相对应的数据;数据的汇报和整理要用相对数据,而非绝对数据,也就是要创建“正常值”数据来进行比较;还有运动受伤风险的评估,可以用数据监控来完成——量、强度是其中的2点决定因素,它们应该如何通过数据比对获得准确的信息……
非常多看似专业的叙述,实际上解决的都是俱乐部平日工作训练中必然会遇到的问题,确实引人深思。目前,世界足球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球队基本都是这么做了,比如五大联赛的球队,那么我们呢?中国足球俱乐部眼下发展日益壮大,在这些层面跟上世界先进水平了吗?
不可否认,由于高水平外教团队不断加盟中国足球俱乐部,以致于让咱的俱乐部运营更职业化,球队综合发展也愈发能跟上世界先进水准。像现在中超大投入的强队,几乎全部都有技术分析师这个角色,他便会对比赛训练中的各项数据进行采集,其中就包含了可穿戴设备的内容,然后将其汇报给体能教练或训练执行教练,再由其进行整理,制定计划,然后上报主帅进行最终决策。整个流程便是如此,咱与世界先进水平基本无差,这也从侧面证明中国足球俱乐部在逐步融入世界主流先进的趋势浪潮之中,我们的发展不再是“闭门造车”,而是越来越科学、合理、职业。
差距在逐步缩小,但并不等于已经赶上人家了,毕竟在一些细节层面,咱还是有质上的落后。如Chris Barnes所言,英超球队每队几乎会有3到4名球队工作人员专项负责整理各种数据,然而中国的球队大多数只有1人负责,而且这名工作人员有时候还要身兼多职,相信多少会影响他的工作质量。数据不够全、不够准确,甚至没有针对性,那对于制定计划的教练而言,就没有了意义。咱在这些细节上,确实还需要更加重视,确实还有提升空间。
而至于面对不少强队会在赛季中由于多线作战出现“伤病潮”的问题,Chris Barnes认为合理有效运用监测数据,建立伤病风险评估体系,绝对有利于避免球员受伤的状况。然而要做好这一切,基础数据的采集、整理、归档,还有建立参考体系,是多么重要啊!特别对于恒大这样年年需要多线作战的球队而言,建立这样一套体系去规避球员的伤病,更是非常重要啊!
每个人或许听完相关内容后都会有自己的想法,但笔者相信大家会有一点共识:那便是随着世界足球的发展,将高科技产品融入足球运动之中,更好帮助职业球队及球员提高水平和成绩,绝对是大势所趋。因此多了解相关内容,对从业者而言,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衷心期待未来中国的足球俱乐部,能够通过科学合理发展,与世界先进水平齐平。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