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体育 |
在职业足球的世界里,同一个城市或同一片区域拥有多家职业足球俱乐部,应算是稀疏平常的事情。伦敦有阿森纳、切尔西;米兰有AC米兰、国际米兰;曼彻斯特有曼联、曼城;马德里有皇马、马竞……同城德比战,早已成为球迷平日津津乐道之物。
然而作为中国足球的发展重地,无论是广东省还是其核心省会广州市,一直保有着多家职业足球俱乐部共同发展、百花齐放的景象。不过近日看到的一些新闻,确实引起了关注广东足球各界人士的讨论以及思考,诸如“广东足球怎么了”的问题甚嚣尘上。大家应该也都知道了,就在近日,广东有两支球队相继“东奔西走”,
随着职业足球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可以说现在的球迷更会看球,也更懂足球发展之道。对于本地球队甚少拥有本地球员的问题,对于“南粤足球”或“南派足球”日渐消失的问题,大家已更少为此纠结,融会贯通、频繁交流、求同存异的理念已被大家接受。在球队结构的建制上,通过时间的沉淀以及个别俱乐部的成功个案,大家会逐步理解职业足球本应有的发展理念,但关乎到整支球队的运营,包括职业足球俱乐部如何发展才能达到良性循环的状态,或许大家还未能够真正做到感同身受。因此才会有不少人无法接受一直扎根于当地的球队在发展不顺后选择外迁别的地方的事实,他们认为这是一种“背叛”,球队离开大本营四处飘荡,就是一个“背井离乡”的状态……
实际上笔者认为这种观点是有失偏颇的,起码认同的人更多是出于感情因素,并没能真正理解职业足球发展的真谛。适者生存,永远是不变的真理,当发展受阻并处于严重不适应的阶段,选择改变、甚至选择离开,选择一个能够重新适应良性发展的新路,无可厚非!这里有两大因素(规律)必须得到尊重。
首先自然要尊重普遍的市场规律,简而言之便是上段提及的适应原理。对于日之泉等球队外迁的解释,近日在粤澳杯比赛前广东省足协领导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说的话也是在表达此层意思。外迁就是一个顺应客观规律与现实的市场行为,当这里的市场已经接近饱和,很难觅得相应的发展上升空间时,果断选择变通之策,到更有需求、更有发展前景、更适宜的地方去,对各方而言均有利。好比日之泉外迁西安,由于球队是扎根广东发展的,有一部分球迷不能接受,但实际上俱乐部这么做就是能达到双赢的效果。西安球市之兴旺,通过几次国家队比赛足以见证,况且当地目前连一支职业球队都没有,日之泉伺机进驻,可以预见其日后发展所能制造的影响力绝对比留在广州大得多!在这样的基础上,俱乐部才有可能壮大,有可能良性发展,不然只能是死路一条。见证它能在别处继续壮大,起码也算留了个念想,总比看着它在眼前逐渐灭亡要强!梅县客家队也是同一个道理,这就是市场普遍规律所决定的。
其次,也是笔者认为更重要的,便是尊重更广大球迷的主流选择。说到底,回归本质,足球俱乐部的发展最离不开当地球迷的支持,球迷就是衣食父母,没有球迷的追随与响应,一切都是白搭!更多的球迷已经用实际行动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他们身处当地更愿意做哪支球队的忠实拥趸。既然做了选择,就很难三心二意,在中国,主流民意常常会影响周遭的人,让大家更容易将观点聚拢到一处。这样才有影响力,有影响力才会有竞争力,这样的发展才能良性,才能持之以恒。广东是否一定要有一支从属的俱乐部球队呢?有没有其实并不重要!足球比赛需要有球迷响应,需要有助威有人关注,这样球员球队才有奋进动力。倘若逆规律而行非弄一支球队,搞了半天连看的人都没有,满场空空如也、门可罗雀,那么它叫什么名字,它属不属于地方队,又有何意义呢?
来自广东的足球队接二连三地外迁或与外迁扯上关系,这也引发了人们对广东足球的冷思考,或许梅县客家总经理覃东的话值得一看:“广州恒大撑起了广东足球半边天,广州富力也在崛起,可是,这两支球队里还有几个广东球员?现在广东籍球员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代表南粤足球的日之泉走了,我们队有超过一半的球员是广东籍,刚刚入选国家队的廖力生和杨超声就是东莞南城出品的球员,现在我们也迁走了。深圳队一直举步维艰。除了恒大和富力之外,其它的广东球队都面临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我们队从当初的东莞迁到梅县,现在迁到海南,如果我们能在当地得到支持和帮助,我们何必东奔西走,背井离乡,到处流浪?决定去海南之前,我曾跑到佛山、惠州、深圳等地寻求支持,但是没有任何回应,最后,还是海南的企业表现出了诚意。广东足球怎么了?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百花齐放固然是好,但这“百花”,应该都是艳丽、有质量的花才好,如果是残花败柳,是不完整的质量不高的花,实际上对整个区域的发展会有拖累作用,这样的花不要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