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周洋中国举国体制冬运会处理问题的能力体育丛硕鸣 |
周洋无缘冬运会背后映射出什么?体制的消极因素应尽量规避
第12届全国冬运会已经开始一段时间了,但显然无论是媒体还是体育迷,都没有把注意力放到比赛当中,而是纷纷对一些场外因素与事件颇感兴趣,大有宣兵夺主的味道。这也难怪,在如此重要的全国性运动会中,竟然看不到大家最为熟悉的奥运冠军的身影。由于之前发生了短道队暴力事件,并被炒得沸沸扬扬,相关的联想与猜测自然应运而生……毫无疑问,周洋在其擅长项目比赛的连续消失,成为了近日大家关注的焦点。
周洋一直未出现在正举行的冬运会上,冬季运动管理中心,长春代表团和周洋父亲对此的解释各执一词。到底是有人强制不让她上,是她眼下的状态真的不如身边的小队员,还是有其他不可告人的原因呢?我们暂时没有确切的答案。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我们又一次看到了在举国体制管理下的运动员,处理问题的能力真的很差!
面对各执一词的说法,作为旁观者,我们不妨分析一下其中的可能性与合理性。在去年短道队爆发的数次恶性事件中,周洋都是亲历者,更是在最被关注的“王濛打架”事件中扮演“挺王”的角色,她不仅受到了相关的连带处罚,必然也承受了各方的沉重的压力。对于一个小姑娘而言,即使她是奥运冠军,是短道队的未来之星,比同龄人相对成熟,但也确实很难克服年轻为其带来的稚嫩。在这样复杂的环境下,在受到众多干扰、令其心绪极度混乱的状态下,你怎么让一个运动员能够平静下来、科学系统的训练呢?加上队内的相应处罚,也不可能为周洋配备科学系统的训练规划与方案。没有这一切保驾护航,她的竞技状态怎会出色?因此无论周爸爸如何辩解,长春队拿出这样的理由,于情于理都能说得过去。
可大家都知道,这样的瞎折腾,这样的浪费机会,这样的耗费青春,对周洋这名具有无限潜力的运动员,无疑是伤害最大的!我觉得,周洋无缘冬运会的事件背后可以映射出两点内容,而这两点,俨然已成中国体育发展至今一个十分棘手的难题。
首先,举国体制下的运动员除了休息只有训练,缺少必要的文化营养和社交能力,于是遇到问题时往往容易用极端的手段去解决问题。他们多年来都是线性思维,这与“三点一线”的生活环境有密切关系。他们的处事态度往往是一根筋,容易意气用事,对后果与自身发展的规划与考虑严重不足,往往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催结果。
其次,我们的体育管理部门何尝不是也同样缺少处理问题的能力和态度,总是习惯掩盖矛盾,掩盖问题,或是避重就轻。但通常的结果总是,由于矛盾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反而会积累到一定程度爆发更加严重的后果,最终事与愿违。中国体育主管部门普遍的危机公关能力都很差,出了事从不积极去解决而是积极去遮掩,造成连续的难堪局面实属自作自受。像周洋这件事,如能采取积极态度,召集众人一起开个新闻发布会,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或许不会再有当下这样那样的质疑了。
事实上,每项运动都有自己的特殊性。在中国,部分运动项目要想真有所发展,确实是离不开举国体制的。但中国体育圈已经发生的无数的恶性事件都在不断表明,举国体制早已不是完美无瑕的瑰宝,它做不到与时俱进,并暴露出越来越多的弊病!
怎么办?完全抛弃举国体制是不可能的,体制中存在积极因素也存在消极因素。我们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每个特殊的项目,最大程度的发挥举国体制的优越性,同时最大程度的规避不和谐的消极因素,尽量将其改良到适合这个项目发展,适合这个项目的运动员的全方位培养这条大路上来,才有可能获得我们想要的成功。
这或许是中国体育体制改革的唯一出路,秉持这“最大程度”的原则,起码在方向性上不会偏差。女子网球上的成功已经开了一个好头,我们不希望像周洋这样的好苗子被埋没,被耽误,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即可行动起来了,改良的一天,什么时候做都不会迟。
我最近在玩新浪微博,很酷、很新潮。
一句话,一张图片,随时随地让你了解最新鲜的我。
点击以下链接注册,和我一起来玩吧!
http://t.sina.com.cn/reg.php?inviteCode=xBUEX1
大佬鸣新浪微博
想与大佬鸣探讨各种体育话题的朋友们欢迎您加入大佬鸣体育博客交流圈(Q群):117057851、124391979、136555341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