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魔术捍卫尊严的胜利只是垂死挣扎

(2010-05-25 12:47:58)
标签:

体育

篮球

绿军

魔术

尼尔森

丛硕鸣

魔术捍卫尊严的胜利只是垂死挣扎

 

96:92!魔术在客场通过一个加时惊险战胜了凯尔特人,总比分追到1:3。由于历史上没有0:3翻盘的先例,因此这场胜利对于魔术队来说,更看重的并不是扭转整个系列赛的希望,而更是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以及捍卫尊严。魔术做到了!他们必须证明能进入东部决赛绝非侥幸,球队的实力,还没有到被绿军横扫的地步。

这是一场无比精彩激烈的比赛。如果没有记错,这也是本赛季我观看的季后赛中第一场打到加时决胜的。而更为重要的是,本场比赛是一场技术含量、球员水平展现以及状态发挥均十分高的比赛。无论你是追星族还是力捧某支球队的球迷,这场堪称经典的比赛都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双方球员不仅有战术的斗智斗勇,频繁的身体对抗,激情的怒吼与宣泄,而且精彩的进球你有一个,我就马上回应一个,各个位置大有彪分之势。因此我可以肯定,虽然比赛最终胜利的是魔术,不过这场比赛的确是季后赛开赛以来看得最过瘾的一场,其精彩程度足以载入史册。

纵观本场比赛,凯尔特人并没有打出前三场的整体的攻防优势出来。我想主要还是因为3:0的绝对领先优势让球员心态上有了变化。不过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心态上放松的主要是凯尔特人的角色球员,而且主要体现在上半场。三巨头从头到尾仍然是一贯强硬坚忍的态度,道理很简单,他们由于过大的年龄以及球队中重要的作用,体力问题永远是最大的隐患。他们要想夺冠,必须认真对待每一场比赛,争取尽快结束战斗从而节省更多的体力,以便应付难度更大的总决赛。虽然球队一致很团结,但是三巨头的想法并不可能贯彻到所有的队友身上。从帕金斯、戴维斯、华莱士等球员开始的表现,看出了他们的放松,这种懈怠导致他们犯规数过多,直接影响球队攻防效率。其中连无比重要的隆多也陷入犯规困扰,要知道他在绿军有多么重要啊!隆多的作用根本无人替代,绿军要在硬仗中赢球,他几乎要一直在场上。凯尔特人如果不是团结、强硬的球队,他们没有可能走到今天,老将的影响作用是剧烈的!下半场加内特、皮尔斯都用无比强硬的态度让队友知道,本场比赛必须拿下。他们不时用激烈的身体对抗、强硬的犯规、势不可挡的突破得分……一切的举动都是为了胜利。队友当然深受影响,恢复了以往的强度,球队才能一路迎头赶上并拖入加时。加时赛中一度陷入绝境的绿军也通过雷阿伦漂亮的两个三分球诠释了我所说的强硬态度。要不是最后的三分战术执行失误,球员体力透支,胜负还真难料。不过,这已经证明了绿军最精髓最强硬的球风与态度,只要保持下去,胜利是必然的。

反观魔术队,今天的胜利首先当然要归功于正常的外围投篮命中率,特别是三分命中率。雷迪克的发挥可圈可点,其他主力球员中尼尔森、刘易斯、巴恩斯的投篮都算出色。可是魔术总会有球员在梦游。本场比赛是卡特、皮特鲁斯。前者无论用何种手段均进攻不利,而且经常失误打断了魔术进攻的好节奏与势头,也曾一度让球队上升气势受挫。而后者同一个位置的三分球居然在无人防守的情况下三投不中,如此差的命中率确实拖累了球队。他们表现还不如替补上来的巴斯。不过霍华德内线的优势今天又一次表现出来,致使球队整体命中率还算正常,排除了这个最致命的未知数。不过魔术始终解决不好如何传球给霍华德的问题,一进攻球在外围导来导去,大家总是在找空位出手机会而经常忘记把球传进内线,这样等于放弃了自己最大的优势。尼尔森在打挡拆后,霍华德顺下有机会时,他的传球时机也一直不够恰当。不过,尼尔森的强项一直是突破得分弄而不是传球,卡特也不善于组织,这个问题始终没有解决。最后,魔术的胜利不得不归功于尼尔森加时的两个关键三分,不过那种不可思议的进球,又怎么会经常上演呢?绿军要首要解决的是防守尼尔森突破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我觉得魔术拿下了捍卫尊严的胜利,不过想逆转凯尔特人几乎不可能。他们仍然没有用好自己最大的优势,并且把赢球还是寄望在命中率上,加上球员状态不稳定……很多问题没有解决,魔术的胜利只能是垂死挣扎。不过能看到如此精彩的比赛,球迷还是值了。

 

 

 

我最近在玩新浪微博,很酷、很新潮。
一句话,一张图片,随时随地让你了解最新鲜的我。

点击以下链接注册,和我一起来玩吧!

http://t.sina.com.cn/reg.php?inviteCode=xBUEX1

大佬鸣新浪微博欢迎加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