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华体育文化的“时光隧道”——《中国体育》书评

(2010-01-01 19:51:09)
标签:

奥运

中国体育

时光隧道

体育史

汪石满

书评

丛硕鸣

体育

中华体育文化的“时光隧道”

——《中华文化精要丛书-中国体育》书评

                       (体育史考试内容)

      中华体育文化的“时光隧道”——《中国体育》书评中华体育文化的“时光隧道”——《中国体育》书评
    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化之一,也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一直持续发展的文化。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的其他三个——埃及、巴比伦、印度都由于种种原因,在历史演进的过程中断衰歇了,颇能引起人们“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的慨叹。可是,作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的中国,其文化虽然在漫长发展过程中历经内忧外患,但从未发生过毁灭性的中断:在学术上,先秦诸子、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清代朴学;在文学上,真可谓峰恋叠出,代有高峰。这种悠久、有序、完整的文化发展现象,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上是独一无二的奇迹。在新时期,中华文化继续得到发扬光大。中华文化以其独特的体系和价值,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在过去发展了重要作用,在今天仍然产生着广泛的影响。

今天,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们的重要任务不仅仅要充分吸收外国文化成果,同时也要把我国优秀文化成果介绍到国外去,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国。这套丛书就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它按学科和事类分类,包括《中国哲学》《中国宗教》《中国伦理道德》等共24册。丛书名为“精要”,意在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简洁精确的阐释,并配以若干精美图片,把中华五千年文明中最基本、最精华的部分,图文并茂地介绍给国内外读者,并且对中华体育文化进行了概括陈述。



                中华体育文化的“时光隧道”——《中国体育》书评

中国体育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民间体育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技巧;现代竞技体育又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荣誉和辉煌。本书对中国古代体育的起源、流传,近现代体育的开端、发展,中国当代体育所取得的成就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和分析。

此书把中国体育的历史分为三大部分来叙述,每一部分内容都有着自己鲜明的特点,让我印象深刻,受益匪浅。

 

一.中国古代体育

中国古代体育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有其悠久的历史。它在生产活动中开始,并在发展中逐渐形成军事体育、娱乐体育和健身体育三种类别。而这三种体育运动方法和内容又密切联系,互有交叉,虽然它们各自的手段和方法不同,但是其核心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强身健体。

这部分内容在描写方法和文字表现力上堪称为全书的精华。它把中国古代体育以运动种类形式分为六个大项各自进行陈述,系统明确,思路清晰,且更容易将人比较感兴趣的中国古代体育的内容写精写细,更吸引读者,这其中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故事贯穿于始终。像骑射部分,有神话故事“后羿射日”,有“胡服骑射”、“百步穿杨”、“飞将军李广”等故事。而介绍围棋的部分更似一个丰富的故事会,像“仙家棋法”的故事,其实就是今天我们说的盲棋下法的由来,这我还是第一次知道!正因为是中国古代体育,因此用故事的形式来表达内容能更生动形象,更有趣,更丰富,更容易看懂。但作者也并不是一味盲目用故事,在介绍各种养生健身思想方法时,用故事显然是不妥的。作者引用了当时的文学著作,诸子学说及论述,还有各名家学派的经典语录,并配以现代文字以解释说明,这样的描述有理有据。加上对许多保健方法的具体介绍,做到了以古仿今,加以警示。这样一来,整个系统就十分科学了。总体来看,古代各体育项目的发展特点可以归纳如下:一是用中国古代同一社会时期的不同阶层的演变过程为切入点,二是以时间(朝代更替发展)顺序为轴进行概括叙述,三是用这个领域中最杰出最为人知晓的项目内容为重点进行描写。这些特点,能更好使读者了解中国古代体育的发展概况。在此基础上,每部分在最后的内容里,都结合当代情况,论述了该项目的现状与地位,使读者更好把握全局,不脱离当今实际。

          中华体育文化的“时光隧道”——《中国体育》书评

二.中国近现代体育

在中国近现代的百年间,人民饱受欺凌,灾难深重,历经沧桑,中国体育也在这不安定的环境中艰难地发展。

中国近现代体育虽然只有百年,与绵延数千年的古代体育相比,仅仅是“弹指一挥间”但却是中国体育发生重大变化的百年。在这百年间首先出现了“体育”这个词的概念,近代体育项目丰富了中国人体育活动的内容,随之,中国体育的内涵和外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百年间,现代体育的观念被人们接受,民间传统体育继续发展,竞技体育开始与世界建立了联系,大多数学校普及了近代体育项目,尽管水平不高,但毕竟形成了基础。

我觉得本部分内容最大的特点在于,作者无论写中国近现代体育的开端,还是近现代的学校体育,体育竞技,民间体育,无论写它们所从属哪个领域,还是描述它们属于哪个范畴,都不忘记时刻联系时代背景。这些背景的介绍,时而出现在开头,时而出现在文中,时而出现在结尾,仿佛一直在强调当时所处环境与时代的特殊性,这也更好明确了作者所想表达的中心思想,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思路能保持一致性,不易出现因不同时代却有相似内容所导致的混乱。此外,在近现代学校体育的回顾中,由于经历的历史事件众多,作者做到了详略分析,对其中重要的且有转折点意义的事情就重点介绍,对一般事情则一笔带过。此外,对于当代学校体育存在并积攒到今天仍未能解决的一些问题,作者也进行了重点论述,如此一来,迎合了当前应更重视学校体育的方针,也使读者看了十分揪心。最后民间体育的叙述抓住了当时大背景下我国民间以“武术”为重点的特征,从各个角度全方位介绍了武术当时在中国的开展形势,普及程度以及发展概况,非常明确指出了它的重要地位。

 

三.中国当代体育

194910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中国体育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

虽然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挫折与失败的教训,但随着改革开发的到来,新中国体育也在不断改革中大步伐昂首前进。中国体育创造的辉煌业绩极大地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了全民族的爱国热忱,使中国人民精神振奋,倍受鼓舞。这些体育成就也空前地激发了国人投入体育活动的热情,红红火火的全民健身运动遍及城乡,学校体育、军队体育、农村体育都以崭新的面貌进入良好发展的时期。群众体育蓬勃发展,人民体质普遍增强。

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中国体育从恢复、发展到腾飞,与中国社会同步发展。现在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使中国体育更进一步地融入世界,也将使中国更全面地展示于世界。“国运盛,体育兴”,从中国体育的发展轨迹可以看出,国家的兴衰决定着体育的强弱。体育事业的兴旺发达,也是国家繁荣昌盛的重要标识之一。在新的世纪里,随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推进,中国体育将会有一个更大的发展。

本部分内容所占的篇幅为全书之最,可见它的重心地位。本部分从攀登高峰(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改革三个方面概述当代中国几十年体育的发展情况,涉及面广,信息量大。其中,对新中国成立至2001年共举办的九次全运会依次回顾中,每一届全运会的描写都运用了相同的框架进行,列举出了每届参赛项目,参赛人员,破纪录情况,受表彰情况……并对历届全运会的亮点进行叙述。这样不仅方便读者对历届全运会之间的情况进行对比,了解当时竞技体育的特点,容易引发读者进行深入思考。本部分对我国参加亚运会、奥运会的情况均用此种方式描写,做到前后保持一致性。鉴于本部分内容信息量大,作者还经过统计制作了乒乓球世界冠军一览表,夏季奥运会夺得冠军运动员一览表等等,表格的形式清晰简约,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在群众体育的概括中,包含学校体育(体育教育)、职工体育、农村体育、军队体育、少数民族体育、残疾人体育等多个方面。虽然这种划分仍存在争议,但显然用它来概括当代几十年的中国体育,是最全面最立体的。而用“奥运争光计划”的内容配合竞技体育,“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内容配合群众体育,这种安排就已经体现了两项重要的政策的作用与意义。总之,通读这部分内容,可以比较深刻全面认识中国体育的现状。

          中华体育文化的“时光隧道”——《中国体育》书评
                              (汪石满)

综上所述,读这本书时,读者就好似漫游在中华体育文化“时光隧道”里,通过极富有画面感的文字,十分具体的描写,让读者仿佛回到了中国历史进程中,深刻感受到了那个时刻的中国丰富的体育文化。我认为这也是本书的最大亮点!中国体育上下五千年,其事其人如星缀夜空,浩瀚无边,要容纳在一本书中,只能选择其要而简述之。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年来,“国运盛,体育兴”,中国体育与中华民族共同崛起、腾飞,许多很有成就的体育项目、人物和赛事,都未能展开论述,让我感到遗憾。究其原因,这可能是由于主编汪石满先生是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委员,科教文卫工委副主任,作者王濂先生不是体育学术圈的学者,他们都非体育专业人士,也没有经过系统科学的专业知识研究。因此,本书大部分内容还是以描写叙述纪实为主,有深度的评论甚少。因此,本书在逻辑思维、内容涉及面、理论水平、框架结构等方面的科学系统性,都不如我们在研一期间所用的谭华教授撰写的《体育史》教材。当然,本书只涉及了中国体育史。我认为它不适合作为体育专业学生的教材,只适用作为专业教材的辅助阅读材料,通过对它的阅读,增加学生对中国体育史的了解。总体说来,这本书达到了作者撰写是的二个初衷:一是让国内读者更了解中华体育文化的伟大成就,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高文化素养。二是帮助国外读者认识辉煌灿烂的中华体育文化,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本书值得一读!

              中华体育文化的“时光隧道”——《中国体育》书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