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性解析中国女足由盛转衰的原因
标签:
中国足球中国女足女足国青队时间差由盛转衰体育社会学体育 |
女足世青赛,作为上届亚军的中女青,本人以为会成为08年唯一足协的“遮丑布”但一胜一平一负而小组出局的结果,让今年中国足球“五大皆空”了。我相信,很多球迷很困惑,昔日是世界技术一流代表的中国女足,有孙雯,刘爱玲,高红……这样的铿锵玫瑰,何以至此,怎么发展到现在这个亚洲都很难突围的境地,一年比一年差,与日本女足一年比一年进步形成了鲜明对比,为什么我们的女足会以超音速向男足靠拢?为什么当年盛兴一时的女足只能维持很短的时间?为什么我们的后备人才会一年不如一年?
这些问题都有着共同的原因,而不能单把它们归为“体制”问题。纵观中国体育发展的几十年,结合体育社会学的理论知识,我发现妇女运动都存在着某些共性!
我国建国以来体育事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女子竞技水平长期超过男子,称之为“阴盛阳衰”现象。据不完全统计,五十多年来,我国运动员获得的一千多个世界冠军中,女子近600个,占总数的53.7%,打破和创造世界纪录的797项中,女子占有527,占66.1%,从近年的23、24、24、26届奥运会上拿金牌的情况看也是如此,四届奥运会上共夺得金牌51枚,其中女子31枚,占64.3%。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
(1)中国传统文化中妇女性别的精神品格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国妇女虽然长期对男人处于从属地位,但从未放弃过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竞技体育为中国妇女的这种矛盾处境找到了一条很好的出路,中国传统文化中妇女的这种特殊地位又为近代中国妇女在竞技体育中的成功创造的良好的心理条件。同时,女运动员吃苦耐劳,服从指挥和遵守纪律等品质,使她们更容易与教练员沟通配合,取得较好的运动成绩。
(2)新中国妇女解放运动推动了女性的体育参与:中国的妇女解放运动始终是和民族解放事业联系在一起,竞技体育处于妇女解放和民族解放的交叉点。
(3)最重要的是,中国女运动员成功地利用了妇女解放运动的“时间差”:当代西方妇女解放运动发起时,没有把主要注意力放在体育运动上。20世纪70年代后,妇女体育才成为妇女运动的一个关注点。于是,女性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逐渐加强,参加人数才急剧增加。而在五六十年代后,中国女运动员已经获得了较为平等的参与竞技体育的机会,并在一些项目(如女子足球,女子柔道,女子举重,女子撑杆跳高,女子三级跳远等)上率先发展起来,取得了好成绩。
此外,中国训练体制的特殊性,可以实行男运动员陪练的制度,可以对幼儿、儿童进行早期专门的运动训练,这在许多国家是做不到的。还有一些项目在西方国家妇女看来是有损“女性形象”的,她们的很少参与也为女运动员的成功留出了空间。
现在,我想大家都了解原因了吧!其它国家女足运动员虽然起步晚,并按照正常规律发展,搞职业联赛,出成绩是需要一段时间的。但别人不急功近利,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并顺应,因此,足球强国如今的崛起是情理之中。
对于女足运动员乃至好运动的发展,难度还是很大。举国体制一日存在,改革就一日难进行。不过,领导如果能对女足相对重视,可能会有所改观吧!现在实在轻视女足到了极点,有点过了!希望女足联赛运动员比观众多的情况别再出现!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