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道主效应”?还是“体育强国”?
—中国军团奥运总结
北京奥运会结束了,完美结束了,08年是对于中国,对于中国体育都是很不平凡的一年。萨马兰奇曾经说过,一届成功的奥运会要有两个条件:一,东道主要有很好的成绩与精神面貌。显然,中国做到了,我们不仅很好完成了大赛组织工作,更以创纪录的51金21银28铜,总计100枚的成绩,毫无疑问获得金牌榜第一,也创造了历史最佳成绩。此时此刻,作为中国人,自豪感与荣誉感油然而升!
奥运会的主办给中国带来了“体育热”,优异的成绩突破了历史,令国人振奋,但细心想来,也是情理之中。如果你随便问人,“中国为什么取得那么好的成绩?”想必有80%的人都会回答,“我们是东道主啊!”那么,为什么东道主在奥运会上就会有如此大的优势?中国的优异成绩是因为“东道主效应”还是说明中国已经是“体育强国”了呢?这些都是奥运会后值得深思的问题……
我认为,中国取得优异的成绩,是以上两方面原因共同的结果。
首先,东道主在比赛中占有一定的主场优势,这已是不成文的规定了。当一个运动员在场上比赛时,台下坐满了为你加油的观众助威团,状态肯定越发得好,对手也会在这种氛围里胆怯,从而失去状态而输掉比赛。其次,你比赛的地点与生活的环境都是比较熟悉的,不用太多适应,节省更多体力。这点很重要!外国运动员倒时差,调整状态,适应场地所耗费的大量体力与时间都是东道主选手不用支出的。再有就是一些打分项目的比赛,有很大不确定性,有时也受观众的情绪影响,分数往往对东道主有利一些,如果东道主选手再是知名选手,如郭晶晶,可能条得差点,分数也不会太离谱!集体项目上,裁判也会适当偏向东道主吹罚有利,这些现象都很正常。我们说,体育要公平!但公平是相对的,东道主为比赛的顺利进行付出了人力物力如此之多,又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又付出必有回报,受到照顾也是情有可原的!

举个例子,在女子体操高低杠的决赛上,美国名将柳金与中国小将何可欣的比赛就很有意思。双方的难度都达到了7.7的高分。在完成上,显然,由于身材的原因,柳金的体型姿态在高低杠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更加舒展,视觉冲击力极强。双方都没有重大失误,下杠动作时,柳金稳稳站住,何可欣动了一步,但最后成绩出来,均为16.825分,难度一样,由于B分柳金扣得多,判定何可欣为冠军。说实话,我真看不懂,也可能因为我们不是这个专业。作为普通观众,我也想中国队多拿金牌,但抚心自问,柳金这套动作真得比何可欣的好,难道“东道主效应”没起作用吗?我相信比比皆是!
当然,如果一个国家的体育没有实力,光凭东道主,也不可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中国当然在体育上拥有较强的实力,那中国现在算是“体育强国”吗?很多专家都认为“金牌大国并非体育强国!”他们说得很有道理。在举国体制下,我们有些项目的突破仅仅靠的是一,两个优秀运动员,而不成一个培养体系,这对发展比运动是很不利的。有一些老百姓根本不会从事的运动,因为有冲金希望,我们也投入大量金钱发展而忽视百姓运动,也是不对的。而像三大球,田径,游泳这些主要项目上我们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大,这些说明了我们还不是“体育强国”。体育项目虽分大小,但也要平等对待,含金量虽不同,但也要考虑实际情况。中国人是黄种人,本来对田径,游泳,集体项目的擅长度就不可能有欧美人强,由于体质原因,我们肯能练到极点,也不一定有欧美水平的。刘翔这样的奇才就像当年的朱建华,具有特殊性,几十年出一个,不能说明普遍的问题。运动是讲天赋的,亚洲人就是擅长技巧型运动,如乒羽,那中国都不算“体育强国”,那这个世界上还有吗?美国也只能算半个吧!因此,我认为中国不是绝对“体育强国”,是相对“体育强国”。举国体制虽有很多弊端,但它毕竟也反映了短时间内出成绩的效果不能置疑。说实话,世界上已有不少国家都有实行类似的制度,我们更应全局看问题。
上述所说的“体育强国”只是竞技体育方面,真正的“体育强国”在学校体育,社会体育,体育产业,体育休闲等方面都必须很有优势。那中国差距就显示出来了。在08年奥运取得历史突破后,中国体育未来的发展不能仅看到竞技体育的“金牌”了。努力提高全民身体素质才是体育最根本的目的啊!真正的“体育强国”离我们还有一段距离,但只要确定好这个目标,努力壮大发展我国体育事业,健全各项制度,我相信,终有一天,中国会成为真正的“体育强国”的。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