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治先生简介
(2009-11-08 11:49:45)
标签:
浓墨宰相诗书探花翰林院侍读王文治琉球文化 |
王文治(1730—1802),字禹卿,号梦楼,江苏丹徒辛丰镇东石村人。幼时异常聪慧,9岁能文,12岁诗书已为乡里所重,“自少以书法称天下”。24岁拔贡赴京,得姚鼐等人的重视与引荐,渐与京都名士结为友好。“唱和无虚,自公卿皆延礼之”。 27岁应翰林侍读全奎之邀,从他前往琉球考察,途中遇飓风翻船,幸被救起,在琉球交结了一班异国朋友,偕游列岛。他的书法遂在琉球流传,琉球人“亦传宝其翰墨”。后来他又把这一时期的诗文结集为《海天游草》,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殿试中第一甲第三名探花,又获赐进士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乾隆二十八年翰詹大 考第一,擢翰林院侍读,弃国史馆编修。乾隆二十九年初夏,放任云南省临安府知府。乾隆三十三年秋,罢官归里。他回到故乡后,即在镇江东门梦溪旁赁屋而居,因而改号梦楼,此后30多年除出游外,主要就生活在这里。他曾远游关中、洛阳、 杭州等地,一度曾掌杭州西湖崇文书院,所到之处,都以名师礼尊之。后朝庭欲复他官职,他不出。继而在乾隆南巡镇江时,见到他书的碑文,称赞不已,欲召他复职,他因厌于吏事,坚不肯出。他不愿做官,安贫乐道,悉心诗书乐律。
王文治的诗工整精练,格律谨严,韵味源远。他的字比诗更有名,誉满江南与诸城刘墉、钱塘梁同书齐名。当时有“浓墨宰相(刘墉),淡墨探花(王文治)”和“天下三梁(指学士梁同书、东阁大学士梁国治、巴东知县梁献)不及一王(王文治)”之说,远近各地都来请他书写碑铭联匾,杭州、苏州、扬州、武昌等地许多园亭寺庙至今仍留有他的亲笔联额、石刻。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