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2018-10-29 15:02:59)
标签:

攻略

游记

自驾

青藏线

藏羚羊

分类: 用车轮丈量疆土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茶卡盐湖的独特风光,让我们大饱“盐”福,还应该说“盐”福不浅,回味着美景离开盐湖,在茶卡镇简单的午餐后,我们又踏上了前行的旅途,途经京藏高速行驶了约475公里,在下午18:20到达了格尔木市,入住居丰宾馆(标间160元/间),晚餐格尔木的马古白羊肉充斥着味蕾,满足了谗瘾,丰富了肚皮,逛吃、嗨吃,但没敢嗨喝(担心明天的高反呀)。
      9月11日,早上05:20,在朦胧夜色中又踏上了青藏公路(G109 京拉线)的进藏征程,这里为什么说是征途没说是旅途,因为我们这一路确实是在征服高反、征服疲劳中走过来的。830公里的路程,大约用时21个小时,一天基本上都行驶在海拔4500米以上的高原上,其中经历三次堵车,被堵总时间约有四个多小时,最惨的是在唐古拉山口下面海拔约5100米的地方,被堵了大约两个多小时,使得本就高反的旅友们更加不舒服了,折腾到当晚深夜两点左右才到达了那曲的环宇宾馆,大部分人出现了深浅不一的高原反应,有的在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都没精力下车观景、拍照了。   

      驶入号称西藏生命线的青藏公路,心中还是有点小小的激动,因为由此才算开始了真正进藏之旅。出格尔木进入G109也就行驶在昆仑山山脉之上,虽说俺是个无神论者,但此时也有了点敬畏之情,因为昆仑山是万山之祖,又是中华大地的龙脉所在,她从帕米尔高原隆起,横贯东西,绵绵延延。唐古拉山山脉、念青唐古拉山山脉、祁连山山脉、天山山脉,长江、黄河、澜沧江等等无不与此山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她还是昆仑派、神话故事的文化发源之地,是一座神山。行在路上谈论着昆仑派,寻找着《倚天屠龙记》、璇玑子曾经留下的记忆。望着窗外冷清、荒凉的高原草甸,车在蜿蜒崎岖不平的路上颠簸了2个小时15分钟,过青海格尔木昆仑山国家地质公园、昆仑圣泉、昆仑山矿泉水厂,跨过昆仑河,越过海拔4110米的西大滩,来到了昆仑山垭口“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车望着路边竖立的标识牌,这里海拔已是4767米,160公里的行驶距离,海拔竟比格尔木升高了2000米,海拔陡然的升高,对人是个不小的挑战,坐在车里感觉不大,但大部分人下车后都已感觉走急了会气短,仍处兴奋中的旅友们似乎感觉并不大,可是由此前行基本上海拔都在4500米以上了,长时间待在这么高海拔的地方,对内地人绝对不是一种好事。站在垭口,望着垭口耸立的索南.达杰纪念碑,不禁肃然起敬,在这里,我们必须向这位为保护藏羚羊而被盗猎贼杀害的烈士致敬,同时期待看到藏羚羊欲望也更加强烈了。

      刚刚走过昆仑山垭口天上就飘起了雪花,且越下越大,飘舞的雪花让这冷清、神秘的可可西里显得更加圣洁起来了。望着窗外飘舞的雪花搜寻着藏羚羊的踪迹,却在不远的前方看到了一位骑自行车前行的小伙子,大雪中我们停下了车,与其交流了起来:他由甘肃一路骑行而来,我们遇到时已骑行一周,计划用一个月的时间骑行西藏,经云南返回甘肃,这让我们佩服不已,分别时我们把带来的单饼送交给了他,也算是我们的敬意吧。

      辞别骑行者我们继续穿行在约400公里的可可西里无人区中,“可可西里”为蒙语,意思是“美丽的少女”或“青色的山峦”,它是世界第三大,我国第一大,更是我国最后一处保留着原始自然状态的无人区。这是一片神奇之地,他有原始的野性,又有荒芜的壮阔,深入其中会深切感受到什么是广褒,什么是深邃和宁静,更会感觉到人在大自然中的渺小。这里海拔高度平均在5000米以上,气温最低可到达-40度,空气稀薄含氧量只有内地的一半,如此恶劣的气候条件却成了动物的天堂,藏羚羊、野牦牛、白唇鹿、野驴的存在让可可西里名声远扬,可又让这里成了盗猎贼和保卫者的战场。猎杀一头藏羚羊的生命只能换来100-200克羊绒,但每千克羊绒的价格却高达1000-2000美元,织成一个名叫“沙图什”(“沙图什”波斯语,意为“羊绒之王”,被世界誉为“软黄金”)的披肩可卖到五千到三万美元,巨额的暴利,让贪婪的盗猎者疯狂到了血腥,保卫者索南.达杰、扎巴.多杰被残忍杀害。好在强化了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又设立了多处保护站,加强了执法力度,才让这一切慢慢有了好转。青藏铁路修建时为最大限度的保护藏羚羊等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特地在草甸、河流之上修建了长达11.7KM的清水河大桥,这耗资千万的项目,给这些可爱的精灵们在可可西里自由奔跑、迁徙提供了保障。其实这本来就是人家的领地,对它们来讲我们是侵略者,做得再多都是应该的,只是我们为了理直气壮(其实是心虚),一直在夸自己,是我们的人性化使得自然和人类如此的和谐了,等等、等等,不知藏羚羊和那些可爱的动物们会怎么想,它们会不会觉得我们和老美一个样。      

      行进途中手机中收到前面车辆传来藏羚羊的照片,车内的人顿时精神了起来,两眼炯炯,四处撒光,终于发现了第一波藏羚羊,那叫一个兴奋,那叫一个激动,因为是这些精灵才让世人知道有个地方叫可可西里,才让人们对这神秘之处有了向往。随后,一波又一波的藏羚羊出现我们的视线中,一只、两只、三只,一群、两群、三群,道路两边都可看到,这应该能说明它们的数量在增长,队伍在壮大。来往的车辆及下车拍照、观赏的游客,对它们都没有造成特别影响,只是会不时抬头张望,又继续吃草。这一切也证明索南.达杰、扎巴.多杰等烈士的鲜血没有白流,并且还明显感觉到它们已经适应了青藏铁路给它们带来的影响,与人的融合也大大增强,为此倍感到欣慰。雪中的藏羚羊大部分都离公路较远,不紧不慢的埋头在草甸上吃着看似少的可怜的青草,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吃饱,我把藏羚羊的照片发回家,大姐的回复是“藏羚羊瘦的可怜”,是呀,俺也感觉有点瘦,但它也不能胖呀,长胖了就成人家的美食了。

      翻过海拔5010米的风火山,跨过长江的源头海拔4533米的沱沱河,再越过海拔4713的雁石坪,走过海拔最高的兵站“唐古拉山兵站”(海拔4861米),顺利到达了唐古拉山口之下,在唐古拉山兵站前我们拍照留念,向驻扎在这里官兵们表达着我们内心的敬意,到此我们也彻底走出了可可西里无人区,哪想快到山口的盘山路上却被长长的车队堵住了。第一次堵车出现了,在这里足足堵了两个小时左右,等到通车到达海拔5231米的垭口时,已是下午五点,匆匆下车拍照,还不敢走太快,也不敢有幅度的动作,没敢久留又驱车前行了。哪想晚上21:40,在安多县城路口又遇堵车,在半夜2点,在安多去那曲的半路上再遇第三次堵车,这三次堵车拖得我们比预定到达目的地的时间晚了四个多小时,好在没有堵在路上一夜,全都安全到达了目的地。

      9月12日,原本是计划从那曲先到纳木错湖再去拉萨的,看着大家由于高反及昨天长时间赶路又高反造成的疲惫低迷状态,我们决定改变行程由那曲直接去拉萨,在拉萨修整后再返回去纳木错湖。虽然这是个不得已的决定,却赢得了一个意外好结局,这是后来才知道那天纳木错湖方向下大雪封山了,如果我们按原计划由那曲直接去纳木错湖,根本就无法进入景区,真乃天助我也。

      格尔木市至那曲这段路,我们翻越了海拔4767米的昆仑山垭口、海拔5010米的风火山垭口、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垭口、海拔5180米的头二九山垭口。伴行格尔木河(格尔木市-大干沟桥,距格尔木市55公里)、昆仑河(大干沟桥-昆仑文化旅游景区,53公里),跨越:楚玛尔河、沱沱河,全程830公里,行驶时间21个多小时,让好几个人知道了青藏路的艰辛和高反的滋味。

茶卡盐湖-格尔木-那曲路线图(点击文字可进入百度地图)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下图(7幅):昆仑山口,海拔4767米,三江源是指:长江、黄河、澜沧江的源头。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下图:索南.达杰烈士纪念碑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下图:昆仑山可可西里保护站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下图(17幅):藏羚羊又名藏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约1.2米高,为青藏高原所特有,生活在海拔4300米到5100米荒漠寒冷高原草甸之上,群居,以各种草类为食,以迁徙方式产仔,每胎一仔,平均寿命8年。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下图:繁忙的青藏公路。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下图(2幅):沿途遇大雪,私自进入保护区,陷入草地的车辆。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下图:波浪形路面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下图(3幅):高原草甸风光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下图:雁石坪公安检查站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下图(2幅):高原草甸风光。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下图:海拔最高的兵站,唐古拉山兵站,海拔4861米。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下图(4幅):高原草甸、雪山风光。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下图:唐古拉山垭口山坡下被堵。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下图:赶来处理事故的交警在公路下面行驶。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下图(4幅):唐古拉山垭口: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北部与青海省边境处,其东南部延伸接横断山脉的云岭和怒山。主峰格拉丹冬是长江正源沱沱河的发源地。唐古拉山藏语意为“高原上的山”,又称当拉山或当拉岭,是长江和怒江的分水岭,在国内的知名度非常高。它与喀拉昆仑山脉相连,在蒙语中意为“雄鹰飞不过去的高山”。唐古拉山西段为藏北内陆水系与外流水系的分水岭,东段则是印度洋和太平洋水系的分水岭。怒江、澜沧江和长江都发源于唐古拉山南北两麓。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下图:唐古拉山垭口下的天然牧场。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下图:唐古拉山垭口。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下图:唐古拉山垭口到安多的路上美景。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下图(21幅):手机拍摄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下图:9月10日晚,入住的居丰酒店。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下图(4幅):9月10日格尔木晚餐。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下图(2幅):9月11日,地点:不冻泉,我们吃早餐的饭馆。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下图(3幅):青藏线特有特有景观:热棒。它是一种碳素无缝钢管具有独特的单向传热性能。5米埋入地下,地面露出2米。里面灌装有液态氨,通过液态氨,将地下冻土层的“冷气”带到地表土层,让它保持冷冻状态不松软;通过露出地面管径外表的“翅片”,把蕴含在地表土层中的热量散发到空气中。一根长长的管子,就像是一个个自动传导冷热温度的“空调器”,让路基永远保持冷冻状态。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下图: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索南达杰保护站。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下图:侧翻在路边的大卡车。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下图:路遇骑摩托进藏的骑手。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下图(2幅):他由甘肃一路骑行而来,我们遇到时已骑行一周,计划用一个月的时间骑行西藏,经云南返回甘肃,让我们佩服不已,分别时我们把带来的单饼送交给了他,也算是我们的敬意吧。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下图:唐古拉山镇(沱沱河)午餐餐馆。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下图:青藏公路,青藏分界点。
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下图:在那曲住的宾馆一路向西(3)--自驾西藏之走进青藏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