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看大海,观黄河 --
黄河尽头游湿地
在琅琊台景区吃过午餐,就踏上了赶往东营的路程,我们过同三、穿青新、走荣乌三条高速来到了东营市,路途中越是接近东营越是感觉到荒凉,荒凉的土地上基本看不到庄稼,就是有基本也就是棉花和玉米,但种植的很少,土地大部分都荒着,即使在已远远看到了东营市区的地方,带给我们的感觉除了空旷还是空旷。来到东营市区和同学取得了联系,因为十一假期城里的宾馆基本满员,我们住在了离城较远的小井,晚上同学丰盛接待,喝的回到宾馆倒头就进入了梦乡,同住的同事砸门都没把我震醒,他只好到楼下总台又要了钥匙开的门,睡的那叫一个死。
下图:东营到黄河口湿地游览路线图

第二天,早早醒来已没了酒意,看时间还不到六点,决定自己开车出去拍黄河日出。可是驱车左拐右拐赶了有六七十公里的路也没找到去黄河岸边的路,刚好当天天气不好也看不到日出,看到已近七点半,就急冲赶回宾馆吃早餐了。八点多一点我们开始向黄河口奔去,路非常好走,大约走了七十公里左右,我们来到了景区入口,开车可以进入景区,景区漫无边际的到处都是芦苇和芦荻,路的两边开满了芦荻花,秋风吹过,大片的芦荻花泛着银光在微风中摇曳起舞,时而像婀娜多姿地少女欢呼雀跃欢迎我们的到来,时而又像头戴银缨的将士低头不语默默的接受我们的检阅,我们就穿行其间享受着这贵宾般的待遇,一路前行。
我们径直来到黄河渡口,站在黄河渡口,望着默默流向大海的黄河,而此时的黄河已没有了壶口瀑布奔腾咆哮地壮观场面,在这里她显得那样平静、舒缓,她一路奔跑流过黄土高原华夏大地,完成了“母亲河”养育之责的神圣使命,带着那份自豪,那份淡定,从容的回归大海。如果你看过壶口的黄河,再看看现在的黄河,这时才能真正体会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那种豪放和从容。
我们乘坐黄河口旅游船,航行了大概10公里的水路,来到了黄河和大海的交汇处。本来是来看那夹带泥沙的黄河水流入大海形成“黄龙入海”壮观美景的,可惜没有看到,只看到了茫茫大海,还有远处孤独的石油海上钻台。返回途中和船上的工作人员聊天得知,“黄龙入海”这一景观只有在黄河水流向大海,碰到海水涨潮,河水与海潮相碰才能形成,一般持续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非常难得。
在湿地我们见到了盐碱地独有的黄须菜,它是只有在盐碱地才能生长的一种野菜,土地越是盐碱,它长的越是旺盛,夏天是郁郁葱葱,到了秋天就开始变黄、变红,到了最后就是红红的一片,我们看到的很多在湿地、海边拍到的“红地毯”摄影作品,拍的就是这种黄须菜。我们摘了一片尝了尝竟然是咸的,据当地人讲黄须菜采摘回家后要用开水焯一下,再用清水泡上几遍,将它里面的盐分泡出,才能调着吃或炒着吃,还能做汤、包包子呢,黄须菜含有多种矿物质,其成分符合人体需要,具有很好的保健功能。在当地的很多农家乐菜馆、酒店几乎都能吃到这种野菜。
出了黄河口岸,我们开始游览黄河湿地,湿地开发管理处,将湿地划分了好多区块,每处区块都在湿地上架有木板游览通道,这里到处都是芦苇和芦荻花,远远望去,无边无际。
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最美的六大沼泽湿地之一,湿地是地球的“肾”,它对调节气候、过滤污物净化水质、防止水土侵蚀、保护生态平衡等方面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黄河创造了这片沃土,而且每年还都会有新的土地出现,别的地方土地面积都在下降,这里的土地面积却是每年都在增长。
黄河湿地游览区,旺季:门票50元/人,车费10元/人,黄河口船票100元/人。来这里游玩一定要有车,不然就太难尽兴游览了,其实最好是开着车来,到湿地景区骑自行车游览,那绝对是一种享受。
下图:在湿地景区宣传栏翻拍的“黄龙入海”壮观美景,可惜我们没能看到这壮观场面。

下图:行进在芦荻花中(在车上拍的)。

下图:行进在芦荻花中(停下来拍的)。

下图:站在黄河口岸码头标志建筑的观光三楼观看到的黄河,这座黄河口岸的标志性建筑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防火和查看火情。

下图:站在黄河口岸码头标志建筑的观光三楼观湿地。
下图:坐船前往海、河交汇处途中

下图:船停在了这里,远望四周一片海茫茫,这里的海水已被染成了黄色,只有远处海上石油钻台还依稀可见。
下图:坐船返回途中,因担心安全事故,全部游客已被劝进客舱,我和工作人员说好我要拍照才允许我戴在了客舱外.

下图:这就是黄须菜,黄河的对面岸上一大片一大片的,红红的就像红地毯,可以无法拍到。
下图:湿地景致-1

下图:湿地景致-2

下图:湿地景致-3
下图:湿地景致-4

下图:湿地景致-5

下图:湿地景致-6
下图:湿地景致-7,水边上那红红的植物就是黄须菜。
下图:湿地回来的路上,还在这里摘了一会冬枣。

下图:挂满枝头的冬枣。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