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是一种状态

标签:
生活状态乡村城里人城乡差别红花绿草 |
分类: 杂谈 |
同一个小区的邻居将80多岁的父母从乡下接到城里已有段时间了,前几天,问起此事,他说:“哎,住不习惯,整天想回乡下老家” 。邻居在城里工作也不容易,现在条件好点了,在小区给父母买了个一般的房子,可是住了不到两个月,父母就因不习惯城里生活,想回乡下的老家,邻居原是一片孝心,想让操劳一辈子的父母过过城里人的日子,享享福,可现在老人家却过得不开心,倒让他苦恼了。
此事,引发了我以下的杂想(也可以说胡思乱想,呵呵):
这件事情用文化点的话说,那就是“生活是一种状态”。城里和乡村由于文化、风俗习惯、经济、历史原因、社会关系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造成了不同的生活状态,长期生活在各自不同的生活状态中的人们,已习惯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虽说都相互羡慕着对方的生活状态,但当真的融入其中是却会有不适应,甚至受不了。就像城里人去乡村的旅游景区旅游,当看到青山绿水,红花绿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感受着淳朴的民风,很多人会说“如能住在这里多好”,几天后,沉浸在这美好中的城里人回到城里,当然还会时常回忆这美好。可如果真的长期住在、生活在乡村,又能居住多久呢?特别是乡村孤寂的夜晚,又能让几个城里人能沉得下来呢?还有生活的不便更是不用说了。再说乡村人到了城里,看到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特别是夜晚的灯红酒绿,怎能不让人兴奋呢。可当真的长期生活在其中,就会感受到很多的不适:邻里之间基本不交流,有的甚至不认识,会感到人情淡薄。在乡村做饭时这里油下了锅发现没酱油了,可以快速跑到邻居家去借,有的甚至不用打招呼就拿走了,春、夏、秋、冬,人们聚在村头、大树下、沙堆旁,屋墙下,人们聚在一起聊天,困了在暖洋洋的日头下打个盹,那是何等的自在,再加上城里的生活中这也收费、那也收费,他们怎能过的习惯了,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更是不习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