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墨玉县 麻扎塔格戍堡址 唐 国六

标签:
古迹遗址国保文物图片 |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麻扎塔格戍堡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墨玉县驻地喀拉喀什镇北166公里和田河西侧,麻扎塔格山东段。
英国探险家和考古学家斯坦因,于1908年4月和1913年11月两次到达麻扎塔格,考察古戍堡和附近的佛教寺庙遗址并挖掘走了大量的文物

麻扎塔格戍堡为唐代古城堡遗址。戍堡依山势建筑,占地1.1平方公里,呈长方形,分内外三重,下筑地仓,堡墙用砂岩板块垒筑,其间又用柽柳树干捆扎,墙高3-5米,宽3米,设一高约10米的烽火台,堡侧有佛寺遗址。在此曾出土乾元重宝、大历元宝、龟兹铜币、铁镞、吐蕃文木简。为古代于阗国戍守和田河绿色通道的要堡。麻扎塔格山位于墨玉县境内的和田河下游西岸,呈东西向横卧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部,被和田河拦头截断。

山体呈长条形,东西向分布,山体东临和田河冲积平原绿色长廊,西侧被沙漠环绕,处于极端干旱的沙漠区,它是受新构造运动的单面山,对研究塔里木盆地古环境演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也是研究历史时期人类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好材料。由下第三系的红色泥岩、石膏和灰岩组成为白山,由上第三系的棕红色砂岩、泥岩构成为红山,两山形似卧龙饮水。山体延伸至和田河而断陷地下,翘首挺立于河边;平均坡度30°,海拔1300-1570米,主峰海拔1570米,西高东低。山体受干燥剥蚀与风蚀作用,基岩裸露,多残坡积物。
古戍堡属于古代古堡遗址,遗址分为三重,第一重为复合型,由主墙和女墙或里壁与外壁构成,墙体中夹杂红柳枝、芦苇等材料,夹层厚40厘米;第二重在第一重基础上扩建,由土块和生泥块构成;第三重亦由土块构成,属于附属建筑。
三重墙的土块规格各异,分别37×20×9,38×20×9,30×20×8厘米,这表明古堡的三重建于不同时期。现古堡建筑的上部已全塌陷,只残留墙体。古堡平面由两个长方形组成,总面积约1100平方米。古堡的西部不远处,有圆形峰火台一座,互为衬托。古戍堡遗址位置最高,可府视四周景观。
古代自龟兹至于阗必经由此地。古堡始建于东汉时期,廷续至唐、宋时期。是汉唐时期南北东西的交通枢纽;遗址内曾出土有古代文书及期他文物,是和田历史上重要的古城之一。可能衰废于十一、十二世纪的宗教战争。近一个世纪以来,许多国内外考古、探险家前往探险,名扬中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