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若愚
若愚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8,140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北省咸丰县 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国六(二)

(2017-04-19 16:13:59)
标签:

古迹

遗址

国保

文物

图片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万历辛亥岁(1611年),印官田氏夫人和钦依峒主覃杰为纪念覃鼎出征功绩,请当地雕刻大师陈大仙用巨石雕刻了一对石人和两匹石马。立于城东唐崖河畔的台地上。按《覃氏族谱》记载:当年雕凿石人石马的同时,还修建了张王庙,后又改称桓侯庙。为了有效保护石人石马,1979年省政府拨款新建了罩马亭。马以整块石凿成,奇伟雄壮。左侧石马高2.38米,背宽0.7米,长2.8米。马身雕饰鞍、蹬、缰、辔,清晰明显。缰上阴刻小字:“万历辛亥岁(公元1611年)季夏月四日良旦,印官田夫人立”。石人高1.9米,着盔甲,佩剑抱伞,侍立马前。右侧石马高2.08米,长2.5米。马缰阴刻小字“万历辛亥岁季夏月四日良旦,峒主覃杰同男覃文仲修立”。石人头已毁,残身高1.6米,着盔甲,侍立于旁。两马间距4.8米。马的特点,似为南方马的形体,肥壮而不高大。造型手法独特,雕凿工艺精湛,为明代石雕之佳作和典范。

湖北省咸丰县 <wbr>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国六(二)
土司城内所见的文化遗物,主要有金器、瓷器、印章、砖石质建筑构件等,其中以青花瓷器残片和石质建筑构件为主。
第一类为瓷器残片,出土于街巷区和衙署区,瓷片时代由明至明国持续分布(明代成化、宣德、万历年号、景德镇印记)、衙署区瓷片质量较高。
湖北省咸丰县 <wbr>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国六(二)
第二类为砖瓦建筑构件,出土于衙署区,为汉式的滴水、瓦当、筒瓦等,上有莲花、鱼鳞等图案。
第三类为土司印章,包括两枚土司印章及一枚四川永宁地区的军官印章。印皆铜质,土司印一大一小,皆篆“唐崖长官司印”。大的重1100克,无年月题款。小的重650克,由题刻可知改印造于公元1674年,为唐崖土司在清康熙初年依附于与朝廷对抗的西南吴三桂政权。另有四川永宁地区的的军官印章,是唐崖土司参与朝廷平叛所得。此外,在唐崖长官司辖域内的活龙坪镇,也出土过一枚“唐崖长官司秦关克印”。

湖北省咸丰县 <wbr>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国六(二)
在土司制度业己消失的今天,土司遗址作为土司制度最重要的载体,成为具有直观性鉴证价值的土司制度的重要物证,见证了“土官”向“土司”历史的转化,见证了土司制度实施中的物化过程,是研究土司制度及文化沉积的重要基础。唐崖土司城遗址的最大价值在于清晰、完整,它是西南地区格局最清晰,保存最完整的土司城址之一。它所反映出的土司制度,秉承了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多民族管理智慧,唐崖土司城址正是这一制度的实物见证。
湖北省咸丰县 <wbr>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国六(二)
在如今的唐崖司村,当地人均称土司城为“皇城”,称土王的陵墓为“皇坟”。漫步整个土司城遗址,总会有两个人的身影闪现在这旧址中的每一个角落,他们就是土王覃鼎和他的妻子田氏。可以说,现存的唐崖土司城遗址,其实就是这两个人的“皇城”。
湖北省咸丰县 <wbr>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国六(二)
在土司城遗址北面高地上,有一座土王陵墓,是遗址内保存最完好的土王陵墓,堪称全国土司陵的唯一。这应该是覃鼎的陵墓,但却没有墓碑说明(唐崖土司的历代土司王,都没有在墓碑上刻下姓名)。它的建筑气势不凡,全是选用当地上等的石料建造,像是一所仿木结构的行宫,带有雕刻的小格窗、屋檐、筒瓦及可以开合的石门,上面还雕刻着花纹图案,昭示着墓主人的显赫地位,也显示了当时土家工匠精湛的工艺水平。
湖北省咸丰县 <wbr>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国六(二)
不敢在墓碑上留名,最直接的原因是害怕后人盗墓。据说覃鼎生前修了48座墓,死后又用了48口一模一样的棺材,按同一规模和葬祭仪式,在同一时间出殡,以混淆视听。然而覃鼎之妻田氏的陵墓却是立了石碑和牌坊的,石碑上镌刻着“明显妣诰封武略将军覃太夫人田氏之墓”。或许是缘于田氏在唐崖司圣母般的地位,或许是缘于对母亲人格魅力的一种自信,覃氏之子毅然将母亲的墓碑昭然明示,想必也是为了让世人膜拜敬奉。
湖北省咸丰县 <wbr>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国六(二)
如果说覃鼎的军功是由功德牌坊来彰显的,田氏的贤良则是通过世代子民的口碑相传的。田氏是龙潭安抚使的女儿,才智超群,精明能干,乃女中之佼佼者。当年唐崖覃氏土司与龙潭田氏土司之间常年为争夺地盘而兵戎相见。为了平息战乱,龙潭安抚使提出“和亲”之策,于是其女田氏作为和平大使,与唐崖宣抚使覃鼎结为夫妇。土司之间的战争也因此偃旗息鼓。
湖北省咸丰县 <wbr>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国六(二)
田氏是一位难得的开明女子。在与外界的接触之中,田氏看到了汉人先进的文化和生产力。一次去峨眉山朝圣的时候,她专门派人在成都等地学习当地汉人养猪、种桑、养蚕、刺绣等技术,回来后传授给当地百姓土民。唐崖司一带养猪的传统就此流传下来。如今,唐崖司所在地的尖山乡已是全省闻名的“仔猪第一乡”。田氏在土司内务管理上,也有其独到之处。覃鼎去世后,其子宗尧即位,颇行不道,田氏绳之以礼法,并亲自主持了一段时间的政务。在这段时间里,“内则地方安谧,外则转输无乏”。后来,田氏将王位传给了覃鼎的侄子覃宗禹。这是唐崖土司史上子袭父位的一个例外,它反映了田氏的远见卓识和公正无私。
湖北省咸丰县 <wbr>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国六(二)
玄武山上,生长着一对苍翠挺拔的水杉树,相传系覃鼎、田氏于明朝天启年间亲手所栽,至今已有380余年。其树高44米,冠幅225平方米,两树枝干连理,如夫妻携手,相亲相爱,因此被后人称为“夫妻杉”。夫妻杉成了唐崖土司王朝夫荣妻贵的象征,也反映出覃鼎、田氏彼此间的互敬互爱。而在唐崖司村北面有一“妃子泉”,传说覃鼎的宫妃们常常到此浣洗沐浴。难道覃鼎真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不得而知。
湖北省咸丰县 <wbr>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国六(二)

湖北省咸丰县 <wbr>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国六(二)

湖北省咸丰县 <wbr>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国六(二)

湖北省咸丰县 <wbr>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国六(二)

湖北省咸丰县 <wbr>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国六(二)

湖北省咸丰县 <wbr>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国六(二)

湖北省咸丰县 <wbr>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国六(二)

湖北省咸丰县 <wbr>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国六(二)

湖北省咸丰县 <wbr>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国六(二)

湖北省咸丰县 <wbr>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国六(二)

湖北省咸丰县 <wbr>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国六(二)

湖北省咸丰县 <wbr>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国六(二)

湖北省咸丰县 <wbr>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国六(二)

湖北省咸丰县 <wbr>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国六(二)

湖北省咸丰县 <wbr>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国六(二)

湖北省咸丰县 <wbr>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国六(二)

湖北省咸丰县 <wbr>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国六(二)

湖北省咸丰县 <wbr>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国六(二)

湖北省咸丰县 <wbr>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国六(二)

湖北省咸丰县 <wbr>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国六(二)

湖北省咸丰县 <wbr>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国六(二)

湖北省咸丰县 <wbr>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国六(二)

湖北省咸丰县 <wbr>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国六(二)

湖北省咸丰县 <wbr>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国六(二)

湖北省咸丰县 <wbr>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国六(二)

湖北省咸丰县 <wbr>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国六(二)

湖北省咸丰县 <wbr>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国六(二)

湖北省咸丰县 <wbr>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国六(二)

湖北省咸丰县 <wbr>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国六(二)

湖北省咸丰县 <wbr>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国六(二)
湖北省咸丰县 <wbr>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国六(二)

湖北省咸丰县 <wbr>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国六(二)

湖北省咸丰县 <wbr>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国六(二)

湖北省咸丰县 <wbr>唐崖土司城址.元至清.国六(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