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应城市 陶家湖遗址.新石器时代.国六

标签:
古迹遗址国保文物图片 |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陶家湖古城遗址位于应城市区西约18公里的四龙河与陶家河交汇处,西距汤池镇2.5公里,南距汉宜公路6.5公里,地处鄂中丘陵地区,属江汉平原的北部边缘区,其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形成低岗丘陵、河谷平原、滨湖洼地三种地貌。

陶家湖古城遗址比较单纯,主要堆集为新石器时代,属屈家岭文化和石家河文化时期。 陶家湖古城遗址总面积约67万平方米,平面呈椭圆形,整个城址为土筑城垣,高出地面1—4米,西垣保存最好,城垣外有壕沟环绕。 现代村落陶东、陶西湾坐落在城内南部台地上,在台地东侧河沟断面上4—5米深处,挖出大量红烧土和完整的陶器,似与建筑有关;在城内采集标本多为陶器,器形有鼎、碗、圈足盘、豆、盆、瓮、红陶杯等等,据资料其年代应为屈家岭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时期,陶家湖古城遗址的发现,对长江中游地区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提供了新的资料,对研究两湖地区古城址出现的历史背景、社会属性极具价值。(陶西湾东南侧河沟断面上暴露的文化层)价值评定 陶家湖古城遗址是长江中游江汉地区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大型古城址,它毗邻京山屈家岭,位于屈家岭文化中心地区,是江汉地区有代表性的一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是5000年历史文明象征之一,它对研究鄂中、东部地区屈家岭文化及其发展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

陶家湖古城遗址西距汤池镇2.5公里,南距汉宜公路6.5公里,隶属汤池镇方集村。据《光绪应城志》载:“古城在县西南汤池团陶家湖,城址尚存,故老犹能指其处,但城名无考,不知何代置。”
1958年在修建四龙河水库时,发现并确定这里为新石器时代遗址;1979年和1981年孝感地区文物普查时确定为新石器时代屈家岭文化至石家河文化时期遗址;1998年12月,湖北省考古研究所对该遗址进行了调查、勘探,发现这里是一处新石器时代大型古城遗址。

古城址内有三处较大面积的台地,现代村落陶东湾、陶西湾坐落在城址南部台地上;窑大湾坐落在北部的台地上。台地的河沟断面4—5米深处有大量的红烧土和完整的陶器,器形有鼎、碗、圈足盘、豆、盆、瓮、红陶杯等。其中窑大湾台地最深达6米,文化层深处从屈家岭文化早期,逐层迭压止于石家河文化中期。
陶家湖古城遗址东为自然古河道(即四龙河故道);北和西为河谷平原、三角湿地;中部台地为低岗。整个城址地貌环境宜人居住和有利从事农耕、畜牧。正是这些良好的水文生态、自然地理环境,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在此筑城,开辟水稻农业聚落,这是文明进步生存的选择。陶家湖古城遗址是新石器时代江汉地区水稻农业聚落,水文、生态的绝好的展示园。
陶家湖古城遗址是整个鄂中、东部地区仅发现的一处屈家岭早期文化遗存,这里从屈家岭文化早期到石家河文化中期文化地层的叠压关系,让观赏者可见识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文明演进的历史轨迹,这种文化地层展示景点,在整个江汉地区很难见到。
陶家湖古城垣以其城垣面积大,跨越历史久远而突显屈家岭文化的特色。古城垣周长约2900米,最高4米(除城东北为四龙河水库淹没外),建筑规模大气壮观。古城垣西北保存最为完好,城垣、城门、濠沟建造雄伟,功能兼具,在这里可以领略整个两湖(湖南、湖北)地区罕见的史前原始古城景观。
陶家湖古城遗址是江汉地区农耕聚落原生态展示园,优雅的原生态自然风光,又能强烈感受到历史文化演变沧桑的名胜景观,可与目前应城“汤池温泉”名胜“相辅相济”。汤池温泉疗伤、陶家湖古城遗址疗“痛”;前者“养身”,后者“养心”。
陶家湖古城遗址是江汉地区农耕聚落原生态展示园,优雅的原生态自然风光,又能强烈感受到历史文化演变沧桑的名胜景观,可与目前应城“汤池温泉”名胜“相辅相济”。汤池温泉疗伤、陶家湖古城遗址疗“痛”;前者“养身”,后者“养心”。
陶家湖蛋壳彩陶杯,是目前为止应城历史文物中最古老的出土文物之一,距今约4,500年。这件蛋壳彩陶杯,形似喇叭,也称为喇叭杯,是一种盛水器。杯为橙红陶,斜弧壁,胎壁薄若蛋壳。杯壁厚仅0.2厘米;平底内凹;口径6.6厘米,高7.8厘米,底径3.9厘米。它出土于我市陶家湖古城遗址。
1974年因四龙河改道,从遗址中间开挖约80米的新河道,将遗址断开,从地面和断崖上均见到一些完整器物,碎陶片遍地皆是,暴露在外的遗迹丰富,发现火坑、灰烬层和成片的红烧土居住地面。此遗址陶片以泥质黑陶为主,次为灰陶、磨光黑陶、橙红陶,蛋壳彩陶占有一定的数量。纹饰以素面为主,少量有弦纹、镂纹、附加堆纹、刻划纹和各种图案的彩绘花纹。这件蛋壳彩陶杯在遗址的最下层,距地表深达5米。
从整个孝感地区的文物资料来看,这个遗址属鄂中、鄂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仅有的一处屈家岭时期早期的文化遗存。这里的蛋壳彩陶片最薄的仅为0.1厘米。像这种蛋壳彩陶杯,深压地下数米,历经几千年,今天能见到一件完整的,实在难得,不可思议。
陶器是随着史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定居生活而出现的,陶器的发明与人类知道用火有密切的关系。史前考古学家把新石器时代磨光石器和制作陶器作为原始人阶段结束的分界标志。制陶技术的出现,对烹煮食物、改善生活,开辟了一个新纪元。陶器的广泛使用也是定居村落的很好证明。
新石器时代的屈家岭文化遗址,也称为彩陶文化遗址,在应城的陶家湖和门板湾相继发现,使我们对本地新石器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结构有了一个基本认识。通过对这两处大型聚落遗址的考古发掘和调查,发现了一个前所不知的早期的农耕世界。
从整个孝感地区的文物资料来看,这个遗址属鄂中、鄂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仅有的一处屈家岭时期早期的文化遗存。这里的蛋壳彩陶片最薄的仅为0.1厘米。像这种蛋壳彩陶杯,深压地下数米,历经几千年,今天能见到一件完整的,实在难得,不可思议。
陶器是随着史前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定居生活而出现的,陶器的发明与人类知道用火有密切的关系。史前考古学家把新石器时代磨光石器和制作陶器作为原始人阶段结束的分界标志。制陶技术的出现,对烹煮食物、改善生活,开辟了一个新纪元。陶器的广泛使用也是定居村落的很好证明。
新石器时代的屈家岭文化遗址,也称为彩陶文化遗址,在应城的陶家湖和门板湾相继发现,使我们对本地新石器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结构有了一个基本认识。通过对这两处大型聚落遗址的考古发掘和调查,发现了一个前所不知的早期的农耕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