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青岛八大关蝴蝶楼

(2017-01-15 19:57:53)
标签:

古建

国保

文物

旅游

图片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山海关路21号,绿荫掩映中粉色小楼周围是高高的石砌围墙。通过铁门,拾阶而上,迎面的的二层楼房古朴之中尽显典雅。  
蝴蝶楼是一座用哲学术语描绘其风格的建筑——折衷主义别墅,由中俄两国建筑师共同设计,1934年建成。折衷主义式建筑,是指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之美。 
青岛八大关蝴蝶楼

胡蝶在自传《胡蝶回忆录》中这样写道:“渐显,青岛景象,炮台环山而立。港口内,巨轮停泊,火车直驶轮旁装卸货物。市区,街道整洁,高楼大厦,建筑华丽。显出青岛市区的欧式建筑。淡出。渐显,一幢豪华富丽的花园洋房坐落在一条林荫大道,铁铸镂花的大门旁悬挂着一块牌子,上书‘六合祝公馆’,《劫后桃花》的片名在‘祝公馆’兴盛繁忙的背景中显出。”经专家考证,胡蝶所回忆的“一幢豪华富丽的花园洋房”正是山海关路21号的“蝴蝶楼”。
青岛八大关蝴蝶楼

“蝴蝶楼”位于山海关21号,坐南面朝大海,在松柏掩映中显得神秘莫测。出正门往右拐个弯就是汇泉路,直通第一海水浴场。这座欧式别墅始建于1934年,是中国建筑师刘耀臣和俄国建筑师拉夫林且夫设计的杰作。1935年,由洪深原著、胡蝶主演的电影《劫后桃花》在此拍摄。从此,这座不太起眼的小洋楼就被人们称为“桃花楼”了。从“桃花楼”到“蝴蝶楼”,都是因为中国一代影后胡蝶,她在此作为女主角演绎了一段青岛题材悲欢离合的动人故事,而“蝴蝶楼”电影博物馆真实地再现了青岛早期这一社会风貌。
青岛八大关蝴蝶楼

“蝴蝶楼”的小院,绿荫掩映中的粉色二层小楼便清晰映入眼帘,周围是高高的石砌围墙,墙壁上张贴着旧时的“劫后桃花”电影海报和电影发明者卢米埃尔兄弟的照片。据了解,蝴蝶楼是一座折衷主义别墅,这是指建筑师任意模仿历史上各种建筑风格,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不讲求固定的法式,只讲求比例均衡,注重纯形式之美。
青岛八大关蝴蝶楼

蝴蝶楼院内,地面中镶嵌着光影四射的名贵蝴蝶标本,渲染着小楼这段影史佳话;墙面上悬挂着犹如历史长河的电影胶片雕塑,诉说着电影诞生发展的历程;水晶立柱上伫立着的十座金光闪闪的电影奖奖杯,浓缩着世界各地对电影艺术的追求,呈现出近百年影史的“蝴蝶之恋”情结。
青岛八大关蝴蝶楼

在蝴蝶楼二楼展室,看到的是中国第一位影后胡蝶当年居住过的客厅和卧室。胡蝶的表演生涯从上世纪20年代末持续到60年代。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最优秀的演员之一。有彩色的玻璃落地窗的卧室里,典雅的大床上摆放着粉色的被子,高高挑起的白色蚊帐给房间笼罩起一种闺房的神秘感。墙壁上悬挂着蝴蝶四张不同的彩照,整个房间里华丽之中尽显典雅。客厅里的一个大沙发旁,摆放着一个老式的大喇叭留声机,仿佛听到了那个年代的流行老歌在耳畔回响。生于上海、祖籍广东的胡蝶,是横跨中国默片时代和有声片时代的影星,早期与阮玲玉同为中国无声电影的代表性演员,她在1931年主演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1933年她在上海《明星报》发起的“电影皇后”评选中高票当选“影后”。胡蝶是她在洪深负责教授表演的上海中华电影学校学习期间自拟的艺名,喻义成为一只自由自在飞翔的蝴蝶。


蝴蝶楼一楼展室,能看到从国内外搜集到的上世纪30、40年代的电影器材;在以“洪深工作室”命名的展室,可了解到1925年诞生的中国第一部电影、1931年拍摄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在楼下青岛与中国电影室,人们会看到青岛不仅是影视剧的拍摄胜地,而且还有不少剧作家、导演、演员成名于青岛。这里用老照片和影像展示了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以及青岛籍老中青演员活跃在影视中的精彩片段。据史料记载: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电影就成为青岛人娱乐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第一代电影导演的领军人物张石川等人,三十年代初,在中山路建起了山东大戏院(现为中山路中国电影院)。1931年大戏院首映影片就是由洪深编剧、张石川导演、胡蝶主演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张石川当年特邀胡蝶来青剪彩,相传中山路上影迷云集,造成一时间的交通拥堵。青岛风光展室里,人们可总揽1936年青岛第一次评选出最具青岛特色的十大景观:“飞阁回澜、琴屿飘灯、穹台窥象、汇滨垂钓、东园花海、会崎松月、湛山清梵……”。
在青岛电影史上,洪深、孙瑜、崔嵬人称“影坛三杰”,而他们都曾在青岛工作和生活过。洪深与青岛关系最密,他的《劫后桃花》就是以自己家庭在青岛的经历为蓝本写成的;电影诗人孙瑜与周恩来总理是南开中学同学,后入清华后迷上电影和诗歌创作。他在青岛结婚,并在1927年以青岛为背景,创作抒情喜剧电影《青岛之波》,全剧利用日光拍摄青岛外景,但却因各种原因最终搁浅;崔嵬12岁在青岛烟草公司当童工,后入礼贤中学,1932年他在青岛参加了左翼戏剧运动,曾在青岛拍摄《青春之歌》《海魂》等名作。
青岛八大关蝴蝶楼

青岛八大关蝴蝶楼

青岛八大关蝴蝶楼

青岛八大关蝴蝶楼
青岛八大关蝴蝶楼

青岛八大关蝴蝶楼

青岛八大关蝴蝶楼

青岛八大关蝴蝶楼

青岛八大关蝴蝶楼
青岛八大关蝴蝶楼

青岛八大关蝴蝶楼

青岛八大关蝴蝶楼

青岛八大关蝴蝶楼

青岛八大关蝴蝶楼

青岛八大关蝴蝶楼


青岛八大关蝴蝶楼

青岛八大关蝴蝶楼

青岛八大关蝴蝶楼

青岛八大关蝴蝶楼

青岛八大关蝴蝶楼

青岛八大关蝴蝶楼

青岛八大关蝴蝶楼

青岛八大关蝴蝶楼

青岛八大关蝴蝶楼




青岛八大关蝴蝶楼

青岛八大关蝴蝶楼
青岛八大关蝴蝶楼

青岛八大关蝴蝶楼

青岛八大关蝴蝶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