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玉树县藏娘佛塔(北宋至清.国五)

标签:
古建筑历史文化旅游图片 |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藏娘佛塔又名"佐娘佛塔",藏语全称为"藏娘切旦巴吉伦波",其意为"藏娘佛塔旺伟自成",位于距青海省玉树州府结古镇80公里的通天河南岸藏娘村。

藏娘佛塔为土、石、木结构的藏传佛教佛塔,坐西朝东。塔心上下部有预留的暗室和"地宫",其余为实心,据说暗室内藏有被称为圣物的七色沙。独特的土、石、木结构,内壁画回廊、暗室、暗道、地宫及进入这些部位的通道设计是藏娘佛塔最为突出的建筑特征。
该佛塔由印度著名学者弥底于公元1030年到玉树地区在通天河流域弘扬佛法时所建,距今已有979年的历史。佛塔高40余米,周长200米。藏娘佛塔的塔形集印度古塔的特点和藏族古建筑特色融为一体,塔身独特,雄伟壮观,古泽恢弘。整个佛塔造形按照佛教关于世界形成的结构原理和佛教对宇宙学说的解释而建造,具有深刻的佛教文化内涵及寓意。藏娘佛塔的修建,标志着藏传佛教在康区"后弘期"的开始。而且是标准藏传佛教佛塔的实物样本,被后世藏传佛教各派著名法王、大师共认为是藏传佛教佛塔之精华,与尼泊尔的巴耶塔、西藏的白居塔(也说印度的金刚塔)共称著名三座藏传佛塔。

在藏族历史上吐蕃赞普郎达玛于公元841年到846年间执政时期,藏传佛教遭到了有史以来最大的法难事件,号称藏传佛教“百年黑暗”时期。后来史学家以此为界,将藏传佛教通史分为两个截然不同的断代史。即“前弘期”和“后弘期”。“前弘期”是指公元七世纪中叶从松赞干布开始算起至九世纪中叶郎达玛灭法为止,这段时期长达200年之久。

弥底是在郎达玛灭法之后的历史背景下从印度来到西藏,但是当时“后藏”和“前藏”都尚未成熟弘法条件,因而就撵转来到康巴地区,后在“嘎哇”(即玉树地区)通天河流域传播佛法。当时在佛法的“黑暗”时期兴建佛塔意味着点燃了藏传佛教在康区后弘传播的火苗并逐渐蔓延燃烧,因此弥底大师对藏传佛教后弘期的兴盛和藏文化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