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新津县观音寺(明.国五)(一)

标签:
古建筑历史文化旅游图片 |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新津观音寺坐落在县城南约7.5公里的永商镇宝桥村境内,面临邛水,背负群山,苍松翠柏,清水环绕,山如九峰拱卫,状如莲花,故有"莲华接翠"之称。该寺以惊世绝伦的明代壁画著称。


观音寺现存仿明牌坊、山门、弥勒殿、张商英故里纪念碑以及接引、毗卢、观音诸殿。寺内保存完好的明代绘制的佛教十二圆觉壁画,人物造型线条流畅,比例匀称,丰满细腻,神态端庄,堪与北京法海寺和山西永乐宫壁画媲美。其中的清静慧菩萨最为精致,菩萨身披薄如蝉翼的轻纱,透过轻纱可见肌肤的丰润和衣饰的优美,专家称她是比达·芬奇的杰作早36年的"东方蒙娜丽莎"。1988年版的《中国美术全集》入选观音寺壁画4幅。观音殿内明代塑像完成于明成化十八年,造型生动准确,呼之欲出。其中尤以大型壁塑"飘海观音"最为精美,被著名美学家王朝闻誉为"东方维纳斯"。

观音寺古名平盖治(张道陵24教区之一),为东汉末年吴都仙客崔孝通修真之处,宋淳熙八年(1181)创建,毁於元季兵燹之中,明宣德(1398年-1435年1月31日)年间依治重修,至弘治三年(1490年)竣工,共建殿宇十二重。明末清初遭毁损,清康熙、乾隆、道光年间修葺一新,为川西著名寺院。同治、光绪年间,道松和尚来此住锡,增建殿宇十重,始改为"十方丛林"。

寺门内是弥勒殿,殿后右边有一座碑亭,亭内立一石碑,正面是"宋少保张商英故里",背面有张商英生平简介。
张商英(1043-1121),字天觉,号无尽居士,宋朝蜀州新津人。崇宁初,为翰林学士,拜尚书右丞转左丞。罢知亳州,入元佑党籍。大观四年(1110),除资政殿学士,中太一宫使,顷除中书侍郎,拜尚书右仆射。年七十九,卒,赠少保,谥号"文忠"。张商英生前非常信奉佛教,研究《华严经》颇有心得。据说,观音寺所在地原为张家故宅,张商英圆寂之后,其家人舍宅为寺,这才有了观音寺。

张商英(1043-1121),字天觉,号无尽居士,宋朝蜀州新津人。崇宁初,为翰林学士,拜尚书右丞转左丞。罢知亳州,入元佑党籍。大观四年(1110),除资政殿学士,中太一宫使,顷除中书侍郎,拜尚书右仆射。年七十九,卒,赠少保,谥号"文忠"。张商英生前非常信奉佛教,研究《华严经》颇有心得。据说,观音寺所在地原为张家故宅,张商英圆寂之后,其家人舍宅为寺,这才有了观音寺。

正龛塑有三身佛,当中一尊是法身佛,即"毗卢遮那佛",此云遍一切处,表示绝对真理就是佛身;左旁一尊是报身佛,即"卢舍那佛",此云光明遍照,表示证得绝对真理而自受法乐的智慧是佛身;右旁一尊是应身佛,即"释迦牟尼佛",此云能仁寂默,表示随缘教化各种不同的众生的佛身。

毗卢殿左右两壁的明代壁画,被誉为观音寺的"镇寺之宝"。这些壁画绘制于明宪宗成化四年(1468年),全殿壁画共有7铺,面积94平方米,分为上、中、下三层,上层绘飞天、幢幡宝盖和天宫奇景,中层绘十二圆觉菩萨和二十四天尊,下层绘龛座、神兽、供养人像,其中最精妙的壁画,是十二圆觉菩萨、二十四诸天及十三个供养人像。其人物形象生动,表情自然,内涵丰富,将庄严端肃的宗教思想,喻教于美轮美奂的艺术造形之中。

十二圆觉绘在大殿左右两壁,左边依次为:文殊菩萨、普眼菩萨、弥勒菩萨、威德自在菩萨、净诸业障菩萨、圆觉菩萨;右边依次为:普贤菩萨、金刚藏菩萨、清净慧菩萨、辨音菩萨、普觉菩萨、贤善首菩萨。十二圆觉菩萨壁画,是根据唐代西域来华的高僧佛陀多罗所译之《圆觉经》内容而作,壁画中的主人公,便是经书中十二位为了让末世众生能够获得觉悟解脱而向佛陀求法的圆觉菩萨。

十二圆觉菩萨壁画群像运思精湛绝妙,画工技艺超群。虽然其人物形像和比例完全按照佛教的《造像量度经》中的要求绘制,但艺术家对每一个人物的衣饰细节和面部表情,却刻划得惟妙惟肖,生动活泼,一反传统宗教艺术因内容严肃而流于僵化刻板的通病。






















































前一篇:四川富顺文庙(清.国五)(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