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浦江县郑义门古建筑群(清.国五)(补续)
|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郑氏宗祠正门下的古柏下有一长方形水池,名曰“洁牲池”,与里面有序堂左右的两小池,形成一个“品”字。一行古柏,一个品字,寓意“一品当朝”
方形水池东有元丞相脱脱所书石碑
郑氏宗祠建于元初,占地六千六百平方米,迄今已有六百五十余年历史。整个郑氏宗祠可分为五进。前为师俭厅,次为中庭,三为有序堂,四为孝友堂即拜厅,五为寝室
师俭厅右西有书经堂和擘窠,展示领导人光临之形象
浦江麟溪始祖郑淮。因金兵南侵至百姓流离失所,郑淮毁家纡难,售田千余亩赈济乡邻,自己却陷入茅草拦衣、破碗盛饭的困窘境地。居民感其恩,称其所居之地为仁义里




宋濂在东明精舍授课场景再现。楹联:道德为师仁义为友,礼乐是乐读书是敦
读书种子方孝孺 
郑氏在宋元明清四朝县丞以上的官员名录,共89人
土地祠。楹联:载物本无心,独向义居分造化;察邪偏有眼,时从屋漏见精明
土地祠里供奉着身材矮小的土地神
东西墙上嵌有四块碑
幼学义执捐田碑
建祠捐费田碑
全祠共有门十四间二弄,占地约六千六百平方米,结构宏敞,风格古朴,令人惊奇的是祠内鸟雀不居,蜘蛛不留,蚊蝇无迹,夏日清凉无比。有宋濂手植古柏九棵,元明清三朝名人及本宗达人碑刻、匾额、楹联百余块(对)。师俭厅内上悬17块匾额,有师俭、浙东第一家、大宗伯。还有古道照人、书林模楷、重游泮水、文魁、义风克绍、名登天府、寻源守义、年尊闾里、肩纲锡类、观风察俗、耆英硕望、化家型俗、五世书香、雪柏长青等。楹联:孝友出张陈之上;文章接吴宋以来。“师俭”为翰林周伯温书,何保美补书。周伯温曾位居元朝的宰相,因历史教科书上对由异族统治的元朝泼墨很少,所以很少有人提及。
浙东第一家——肃政廉访司事余阙公题篆 
师俭厅后为中庭,如过厅,外悬”孝义家“匾,左右复有”江南风土蔳,惟愿子孙贤“之句。楹联:史官不用春秋笔;天子亲书孝义家。“孝义家”三个大字巨匾是明太祖朱元璋亲书
中庭,上有”麟凤“”经议德达“”名震天朝“三块匾,十根石柱上五幅对联:孝而忠政事无非德行,义且节巾帼亦是丈夫。宋元明三朝锡命;忠孝义百世流芳。翼子贻孙济济同居九世,规曾矩祖绵绵尚义一门。孝义振家声,江南第一;凤麟挥睿藻,朝右无双
。婉愉生于和气;敬直兼以义方。
中庭之后为有序堂。郑氏义门把大同理想追求融在家仪中,把有序、师俭列为治家的两大支柱。因为序能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有序则不乱,不乱则安”;俭能解决人与欲的关系,“师俭则无欲,无欲则廉”

拜厅左悬“会善钟”,右有“听训鼓”。这儿的钟鼓在当时是很有讲究的。“会膳钟”每天早上敲二十四下,全族人员同时起床;接着敲四下,同时梳洗;再敲八下,男女分成两队,到“师俭厅”来听家长训话。敲“听训鼓”即表示家长开始训话。
同居始祖郑绮像。有序——太常诗士柳贯题篆后门廊柱对联:两世兄弟争就死,百年礼乐昭当代。柳贯(1270—1342),字道传,婺州浦江人,元代文学家,曾任江山教谕。至正二年(1342)起为翰林待制兼国史院编修官,在官七月而卒。柳贯跟方风、吴恩齐、谢翱等学作古文、诗歌与方回、仇远、戴表元、龚开交游。著有《柳待制文集》20卷。


有序堂对联:孝度传家声四百年,缌麻同三千指。三朝孝义独旌门,九叶衣冠第一家。理学无过真孝义;翰林犹让大文章。
和睦——提刑按察司副使站歧题
有序堂有一大天井,四五棵古柏错生其中





东厢房为助祭祠、节孝祠、贞烈祠,西厢房为忠义祠、仁宦祠、尊贤祠


中间为拜厅,五进,柱子全是石柱


拜厅正悬“孝友堂”匾,堂上还有”义泽名家“”书笃其义“”麟凤世家“”家谱传世“等匾,楹联:看根石柯铜树犹不朽,抚膳钟训鼓器岂空存。自宋而来门旌孝义咸仰江南,自恒以后世美麟溪允推海外。
两边墙上画着郑义门的先贤故事
拜庭之后也是天井,最后是寢殿。楹联:三圣岩西峙,三朝旌表,三子发祥,孝义家风三代上;九曲水东流,九世同居,九贤崇祀,巍峨庙貌九楹间
寝室
寝室
寝室正中是祖宗画像,悬”报本思源“匾,左右有匾”典泽犹存“”永言孝思“”世德王祯“”历朝钦仰“
九进的寢殿,木柱林立,给人很大的视觉冲击
郑氏宗祠重在文化传承,雕刻艺术很少,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柱,拜厅的石柱和寢殿的木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