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凤凰寺(元至清.国五)(下)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凤凰寺整体布局都依照伊斯兰教义所建,主要建筑物向着麦加,布置在东西向的中轴上,大殿的建筑风格带有江南独特的秀气与质朴,是凤凰寺中最古老的建筑。整寺建筑群庄严古朴、气势宏伟,形态奇异。望月楼为凤头,礼拜大殿为凤体,南北两侧建筑为凤翼,后花园为凤尾,因而得名凤凰寺。
凤凰寺大殿殿内存有以阿拉伯文书写碑刻的阿老丁墓碑,后壁下部三间内各有伊斯兰艺术的珍品,包括青砂石制“经香台”、竹节望柱、束腰的刻花草及藏有木制“经函”等等特色工艺品,殿顶上建有三座宋代八角形的遗物攒尖顶,其中一座上头刻有“可兰经”文,相传是明景泰二年留下的文物,凤凰寺内的石刻经台和柱础石也经文物部门鉴定为宋代遗物,具有深厚的历史价值。寺内还珍藏着不少文物和艺术品,主要有木制的“经函”和一些碑刻。


1929年,因为市政建设拆除了魁伟的寺门和门顶,建了5层木制塔式望月楼,从此失去‘凤凰’的完整形象。
礼拜大殿中轴线最前方的“凹壁”,朝向麦加的卡尔白清真寺,这是礼拜大殿最重要的部分之一。集体礼拜时,作为领拜之人的伊玛目,就是站在凹壁处,带领穆斯林一起礼拜。凹壁两侧经台上方倚墙立有4.7米宽的红漆木质经板,上雕经文,工艺精湛,十分古雅,称为天经一函,是明代景泰二年重修时所置。

与礼拜大殿遥相呼应的是高16.15米的望月楼,它是伊斯兰式穹隆顶结构和中式飞檐结构的结合体。伊斯兰教教历以月亮圆缺一周为一月,月亮圆缺12周为一年。所以,观月与穆斯林的历法有关,也与穆斯林日常的宗教活动有关,尤其与一年一度的斋月密切相关。古代没有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望月楼就是穆斯林登高望月的地方。

穆斯林用水很有讲究,井要有盖,打水时桶不可着地,以保证水之洁净。凤凰寺内有古井两口,一口在礼拜大殿南侧水房边,一口在大殿北侧寺院内。时至今日,凤凰寺的老井上依然盖着石板井盖。
凤凰寺竖着27块古碑,除去6块汉文碑,还有1块波斯文碑,20块阿拉伯文字的墓碑,上面斑驳的文字透着神秘的气息。这些墓碑在历史的尘封中静静地矗立了七百年,最早是在聚景园的墓地里,后来迁移到凤凰古寺,就一直在这里“住”了下来。

经过国内外一流学者通力协作,对照莫尔顿英文原稿,并参校碑铭原文,初步完成碑铭的中译。从碑文中可以发现,墓碑的主人大多为大商人、军官,以及高官,他们有波斯人、阿拉伯人、突厥人等等,碑文的内容多为诗歌,赞扬墓主一生的事迹,以及包含了《古兰经》的内容。 

碑文中诗歌辞藻华丽,思想性与艺术性不比中国古诗逊色,比如第14号碑“此一浊世,沉浮多少君王与天子的头颅;此世的尘埃,与散发着樟脑与龙涎香味的秀发和红颜相混”,风格意境与唐代李贺的诗相像。
前一篇:杭州凤凰寺(元至清.国五)(上)
后一篇:杭州文澜阁(清.国五)(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