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定襄洪福寺(金.国五)(下)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洪福寺最大的特点就是这道十几米高、几十米宽的黄土城墙,城墙一围,整个寺就像一个堡垒,密不透风的,活脱一个黄土高原版的北海团城。
洪福寺旁边的一个小城中就有这样制式的门楼子,居民们却早已司空见惯。 “后二十里积渐坡斜,直上高冈,盘绕上下,既可以望山峦屏障,俯瞰田垅农舍,乃又穿行几处山庄村落,中间小庙城楼,街巷里井,均极幽雅有画意。” “小殿向着东门,在田野中间镇座,好像乡间新娘,满头花细,正要回门的神气。” 引语中的优美文字出自一篇古建筑调查报告———林徽因和梁思成撰写的《晋汾古建筑预查计略》。上世纪30年代,这对著名的夫妇曾先后4次去山西进行古建筑调查。
定襄的文物古迹,保存最为完整、最具建筑历史价值的有四处。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宋代的洪福寺;二是中国近代最大的私人官邸阎锡山旧居;三是城内东关有一座关王庙,建于北宋宣和五年,是中国现存3万座关帝庙中最古老的一座;四是全国三大地道战遗址之一的西河头地道战遗址。
定襄还有许多的名山胜景,而这些名山胜景又都是因人而名。忻定盆地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话:“忻州没好女,定襄没好男”。这是说中国四大美女之一的貂蝉是忻州人,结果忻州女子的姿色被貂蝉一人占尽;而定襄据说是三国第一好汉吕布的故乡,吕布占尽了定襄男子的英武伟岸之气。

定襄古八景有一景叫“三霍清泉”,三霍指上霍,中霍,下霍三个村子,这三个村子各有一眼泉井,其中中霍这口井叫做吕布井,传说吕布就是喝着这口井的水长大的。虽然说吕布是不是定襄人还有待商榷,但吕布仍然算得上是定襄人的骄傲,毕竟“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吗,过去老百姓给三国英雄好汉排座次,说是“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虎牢关前三英战吕布,刘、关、张三兄弟联起手来才和吕布打了个平手。

西汉置定襄郡,郡治在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之北,定襄郡下有定襄县,在今呼和浩特东南。据《史记正义》,按古代谥法,“辟地为襄”,“辟地有德,襄”。把和林格尔一带名为定襄,表示这个新建制的地区安定了。据嘉庆《一统志》,后汉末由内蒙古呼和浩特和凉城间侨徙今治。唐武德四年(621年)于今治置定襄县。

洪福寺正殿,面宽五间,进深三间,悬山顶。斗拱柱头用单抄双下昂。补间用45斜拱,构造坚实而美观。正殿门上正中悬“毗卢真境”匾额,系清道光九年(1829)本村李航之书。殿内主塑有9尊佛像,零星塑像及悬塑甚多。正中大佛为“释迦牟尼”佛,置有火焰背光。两旁分别为弟子迦叶和阿难立像。再两旁为文殊和普贤及两尊胁侍菩萨像。外侧则为护法金刚两尊。释迦牟尼庄重安详,弟子迦叶神态别致,呈守神诵经式;阿难表情呈冥思苦想状,好像把那佛经一字不漏记在心中;文殊则另有一种豁达明朗、慈悲和善的风姿;普贤又是清高纯真,普施善乐之气度;两旁辅塑胁侍菩萨,体态端庄灵秀,宫装衣纹素洁逼真,面容美丽亲切;东面金刚呈一种武人气质。纵观这组佛像,组合巧妙合理,人物造型生动,韵律和谐,排列合度,更是精妙无比。据有关专家考证,其为我国宋金时期雕塑中保存较完整,艺术水平也较高的一组佛像群。东配殿中,主塑地藏王菩萨,两旁为4尊龙王,又两旁为十殿阎王,还有判官功曹等。

留晖村位于县城东南7.5公里处,今属南王乡,现有村民500多户,近3000人口,主要姓氏为张、任、段,多以种田为生。村有新石器遗物、汉初墓葬、唐代古槐等,文化底蕴深厚。村名原为“刘晖”,源自七岩山东魏摩崖碑铭“刘石增晖”而简之。刘指十六国之汉的开国君主刘渊。现更为“留晖”,取村位于东山坡之上,每到夕阳西下,落晖尚存之意。而洪福寺即坐落于村中,存碑10通,内含元碑1通,北宋政和年间的经幢1通。洪福寺在山西方志中早有记载。雍正《山西通志·寺观四》说定襄县“洪福寺三:一在西哪村,一在刘晖村,一在高长村”。《定襄县志·寺观》亦有相同记载。留晖村洪福寺既然在省志里著录,就说明它在古代曾是一座比较重要的庙宇。洪福寺位于村中心,该寺单进院分上下两重,带东西跨院。










前一篇:山西定襄洪福寺(金.国五)(上)
后一篇:山西武乡洪济院(金至清.国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