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若愚
若愚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8,140
  • 关注人气: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湖北武汉明楚王墓(明.国五)

(2016-09-02 14:26:36)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明楚王墓位于武昌城东南40公里处江夏区龙泉山,系明朝8代9位楚藩王的陵寝。各寝占地均在百亩以上,除墓冢外,原都有碑亭、茔城、大殿、配殿、祭台等建筑物,现多已不存。1982年,对昭王陵进行了较大规模的修整。龙泉山和明楚王墓群现被辟为风景区。
湖北武汉明楚王墓(明.国五)
1991年湖北省考古所和武汉市考古所对昭王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出土了金册(铜质)、玉印、腰带等100余件文物。 据<明史》记载:“楚昭王桢,太祖第六子。始生时,平武昌报适至,太祖喜曰:‘子长,以楚时之’。”公元1381年,朱桢17岁就藩武昌为楚王。在黄鹤楼下的蛇山之阳的王府内,统治武昌诸地达43年之久。朱桢每年都到灵泉山避暑,他见此地山环水绕,风光幽美,常常感叹道:“惜乃阳宅,若为阴宅极佳。”于是,经卜工师勘定为“五龙捧圣的吉地仙壤”,并镌上“龙泉特结许多年,粉黛三千云外悬”……的诗碑,不久,将八大家族居住的数千户人家的大集镇迁往山外,将环山一带划入王陵区。从此,灵泉山易名为“龙泉山”。朱桢死后为昭王,这里成为昭、庄、宪、康、端、愍、恭、巴陵卓简九王的陵寝与陵园
湖北武汉明楚王墓(明.国五)

9座陵园,以朱桢的“昭园”为最,它坐落在天马峰下,占地100余亩。王妃是安远侯王弼之女,与朱桢合葬。“昭园”城墙外左侧建有碑亭,内竖石碑一座。碑下龟高1.4米,碑高5米,宽1.5米,是朱桢的孙子楚宪王于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建立的。昭园的垣墙呈四方形,总长1400米,厚1米,高2.8米。砖为官窑特制的青砖,每口重18公斤。正门3个拱形圆门,左右各一侧门,均为汉白玉、白凡石浮雕砌成。从正门直到大殿,全用1米见方的白凡石铺陈路面,依秩是金水拱桥、朱氏皇堂、享殿、拜台等建筑群。地面上的殿堂早已倒塌,但汉白玉雕刻的九龙头、玉柱、屏栏等依然保存完整。 山区间当时建有灵泉寺、灵泉书院,李蹊家中藏书丰富,其藏书楼称为万卷书楼。此后人文蔚起,名人辈出,从这里走出去的有唐朝的李鄘、李蹊,元代的沈如筠,均官至宰相。宋朝的冯京,明代的曾泰,科举夺魁,被钦点为状元。

湖北武汉明楚王墓(明.国五)

到元代,在龙泉山一带形成了樊、李、杜、张、沈、曾、董、邹八大望族,建有亭台楼阁,花圃莲池。明朝就藩武昌的楚王又相继在这里建起八代九王的陵墓,另有历代先贤陵墓共48处。于是文人墨客也纷纷前来卜居或漫游,这里遂被人视为世外桃源,诗乡福地。

湖北武汉明楚王墓(明.国五)

九座陵寝基本相同,由荷花池、配殿、神帛炉、地宫等建筑构成。昭、庄、端三国各有一碑亭,亭内石碑保存较好。九陵寝中昭王陵保存最好,其地面建筑台基、中央“神道”、东西“御道”基本完好,地宫保存完好。庄、靖、愍三陵,部分建筑台基基本保存完好。出土了金册(铜质)、玉印、腰带等100余件文物。 明楚王墓布局规整,保存完好。

湖北武汉明楚王墓(明.国五)

湖北武汉明楚王墓(明.国五)
湖北武汉明楚王墓(明.国五)

湖北武汉明楚王墓(明.国五)

湖北武汉明楚王墓(明.国五)

湖北武汉明楚王墓(明.国五)

湖北武汉明楚王墓(明.国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