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市方山永固陵(北魏国五)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方山陵墓位于大同城北,与长城相邻。四周群山耸峙,山青水碧,风景秀丽。在南部山顶上,有北魏冯太后墓--永固陵。北魏时期,这里曾经建有灵泉宫和灵泉池,是规模较大的皇家行宫。整个墓室坐北向南,里面设有墓道、前室。雨道、主室等砖砌部分,建筑规模宏大,造型装饰美观,显示了当时高超的建筑艺术。
方山永固陵

方山陵墓是一处以北魏文成帝文明皇后冯氏的陵墓-永固陵为中心的大型陵园遗址。整个墓室建筑,形制规整,规模宏大,是已发掘的南北时期最大的墓葬之一。始建于北魏太和五年(公元481年),历时八年而成,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文帝祖母冯太后死后葬于这里。

陵址面积为2平方公里。主要包括文明皇后冯氏陵墓一"永固陵"及陵庙"永固堂"、孝文帝虚宫"万年堂"、陵园门阙基址、"思远浮屠"遗址、灵泉宫池遗址以及登山的御道等遗迹。永固陵地表有高大的封土,墓室由墓道、前室、过道和主室组成。主室平面近方形,四角攒尖顶。墓室门框上雕有口衔宝珠的朱雀和手捧花蕾的赤足童子,是北魏石雕中的精品。

永固陵陵园按中轴线规划布局,特别是陵园与佛寺相结合,在历代帝陵中很有特色。永固陵是目前唯一能够确认的北魏平城时代皇家陵园遗址。
冯氏墓园工程浩大,现存有基底呈方形的坟丘,高达22.87米。其前有一座周绕回廊的方形塔基遗迹,再前又有一处平面呈长方形的建筑遗迹。冯氏生前两度"临朝专政",又是北燕冯弘的孙女,虔信佛教,方山墓地系其自择,这种富有佛教色彩的墓寺结合的布局,可能出自冯氏本意,同时也反映出当时北魏礼制的特殊性。
墓室在墓□中心处,由墓道、前室、过道和主室构成,总长23.5米。主室平面近方形,长6.4米,宽6.83米,高
7.3米,四壁微向外弧凸,向上内收成四角攒尖顶,顶心嵌一雕有莲花图案的白砂石。过道前后两端各设一重石门,门框上饰有下具龛柱的莲瓣形券面浮雕,两侧龛柱雕有口衔宝珠的朱雀和手捧花蕾的赤足童子,是北魏石雕的精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墓内出有残石俑、铁矛、铁镞、铜簪、玻璃小杯等物和一些陶器残片,墓内还留有金正隆年间和大定年间的题记。
永固陵是北魏帝后陵墓中规模最大的一个。俗称"祁皇坟",底方上圆。地宫由墓道、前室、甬道、后室四部分组成。前室平面呈梯形,后室平面近方形,墓室南北总长十七米多。连接前后室的甬道呈长方形,均用青砖砌成。冯太后棺椁放置在后室。为防盗掘,墓门由条砖封闭,还特意在墓道内堆积大量石块,在甬道内设置封门墙。整个地宫规模宏大,仅建筑墓室砖就达二十余万块。永固陵陵园建制基本沿袭东汉。在陵前建有石殿,称为"永固堂",是朝祭典礼的场所,也是陵园的主体建筑。
永固陵在历史上先后三次被盗掘,金正隆年间,盗墓者从西北方打洞进入墓室,随葬品大部分被盗走。金大定年间,盗墓者再次进入墓室,前室的铺底砖全部被盗,随葬的大小石俑、石兽有的被盗走,有的被破坏。清光绪年间,永固陵第三次被盗,墓中残余物又大都被盗走,所剩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