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疆莫尔寺遗址(汉至唐.国五)

(2016-08-24 09:52:45)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莫尔寺遗址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疏附县伯什克然木乡。遗址包括寺院和佛塔遗迹。寺院坐北朝南,东南有僧房遗迹。寺院现存佛塔两座。东南面的佛塔为方座梯形腰座,座分五层,逐层收分覆钵形塔顶。西北面的佛塔为覆钵形,底大顶小,塔身正面和西侧有佛龛痕迹。莫尔寺遗址是中国最西部佛教遗址之一,是罕诺依古城标志性建筑物。新疆莫尔寺遗址(汉至唐.国五)
“莫尔”,维吾尔语意为“烟囱”,因遗址内保存了高大的形似“烟囱”的佛塔得名,这是中国最西部的、保存较好的佛塔。此外还留存了佛寺及僧房遗迹。莫尔寺遗址距今已有1800年历史,是丝绸之路留存至今的年代较早的一处佛教遗迹,也是佛教文化在喀什一带盛行的有力见证。
新疆莫尔寺遗址(汉至唐.国五)莫尔佛塔

690年(武则天元年),武则天向全国各地颁发《大云经入并令诸州兴建大云寺》,疏勒国花费十几年在境内兴修了名扬西域的疏勒大云佛寺,莫尔佛塔很有可能就是大云寺,寺院一直保存到十世纪初叶,当伊斯兰教正式进入喀什噶尔后,才在战火中消亡。现还有两座残存佛塔,东南部有一组僧房遗址。
新疆莫尔寺遗址(汉至唐.国五)莫尔佛塔

喀什古称疏勒,是古疏勒国的重要辖地。东汉时,疏勒国强盛,佛教开始传入并随之在此有了一定的发展。同时这里也成为佛教东传的中转站,广集有佛教大、小乘经典及印度哲学着作,并影响了龟兹佛教的发展。龟兹高僧鸠摩罗什于355年随母在此停留,“顶礼佛钵”,初开法门,广泛阅读各种论着,从此奠定了他佛学思想的基础。唐高僧玄奘于644年从印度回国,在他的《大唐西域记》里记载了沙国(今喀什一带)的人们淳信佛法、勤营福利的情况。他记载沙国“伽蓝数百所,僧徒万余人”的盛况。
新疆莫尔寺遗址(汉至唐.国五)
莫尔寺遗址,是留存至今的古疏勒国境内一所规模较大的佛教寺院。始建于3世纪,一直到唐末,因为当地水源逐渐减少,人们开始迁移别地,同时,喀什地区居民的宗教信仰也起了很大的变化,伊斯兰教逐渐取代佛教成为当地居民的主要宗教,寺院随之废弃。
莫尔寺处于胡马塔格山一带冲积扇的古河道阶地上。寺院坐北朝南,北靠群山,面临平野,西面约1公里处有坎普代尔哈纳(鸽子房)寺院遗址,南面隔恰克马克河与汗诺依古城相望,东面平原上有阿卡什梯木古烽燧遗址。
佛塔用含麦草筋的方形和梯形土坯砌造,塔身西面曾遭人为破坏,现仍保存有基座和塔身。基座分三级,逐层递缩。基座底部近方形,风蚀雨冲形成了坡状,边界不清,;二、三级也近方形:塔身分两级,下部是圆形的塔身座。塔身呈卵圆柱状的覆钵式,高约5米。这种形式目前在新疆已经很少见了,而且保存得比较完整,有印度古代佛塔建筑的遗风。
佛塔北16米处是僧舍遗迹。僧房遗址呈长方形,遗址的东南角有五、六层土坯,有的地方仅略高于地面,散布着戈壁石子,零星的陶片等。陶片为泥质红陶。
佛寺遗址是一个底大顶小的方梯形建筑。佛寺顶部较平,呈不规则的方形。佛寺建筑的基部和西侧有一较明显的佛龛痕迹。南壁有一条南纵向的沟槽,其东、西局部可以看到完整的土坯。在西壁的底部也有发现10排土坯。
新疆莫尔寺遗址(汉至唐.国五)

新疆莫尔寺遗址(汉至唐.国五)

新疆莫尔寺遗址(汉至唐.国五)

新疆莫尔寺遗址(汉至唐.国五)

新疆莫尔寺遗址(汉至唐.国五)

新疆莫尔寺遗址(汉至唐.国五)

新疆莫尔寺遗址(汉至唐.国五)

新疆莫尔寺遗址(汉至唐.国五)

新疆莫尔寺遗址(汉至唐.国五)

新疆莫尔寺遗址(汉至唐.国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