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昌路故城遗址(元.国五)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应昌路故城遗址应昌路故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达日罕乌拉苏木达里诺尔畔,又名鲁王城,是蒙古民族在元代北方建立的颇有代表性的一处重要文化遗产,具有很高的考古和历史价值。正式建置于元朝二十二年(公元1271年),是元代弘吉刺部所建的城郭。在元代,它与大宁路、全宁路同为塞北三大历史名城。











城址呈长方形,南北长800米,东西宽650米,有东、西、南三门,均设方形 瓮城。城内中部靠北为宫殿基址,汉白玉石柱础保存完好,四面各有一门楼建筑;南部分布井字形街道,为市区。此外,城内还有社祭坛、儒学、孔庙、报恩寺等遗址。

以应昌路城址为中心,城外西面为白塔寺遗址,东北为元代墓葬群;城外东边有城隍庙和十三敖包遗址,南侧有关郊遗址;城外东南的曼陀山下发现龙兴寺遗址和应昌县遗址等,形成总面积达20平方公里的遗址群,保存极好。

鲁王城是元代弘吉刺部长兴筑的城郭,城址在今克什腾旗达里诺尔西南的达尔罕苏木。
弘吉刺,或译作弘吉列、翁吉刺、雍吉烈等,复数译作翁吉刺歹、瓮吉刺惕等。弘吉刺部是蒙古高原上的一大部落,最初游牧地在今呼伦贝尔地区的根河、得尔布尔、额尔古纳河流域。后来,因为这片地区分封给了成吉思汗之弟拙赤哈撒儿,所以对弘吉刺部另行赐给封地。《元史.列传第五.特薛禅》记载:特薛禅,姓孛思忽儿,弘吉剌氏,世居朔漠。本名特,因从太祖起兵有功,赐名薛禅,故兼称特薛禅。女曰孛儿台,太祖光翼圣皇后…子曰按陈…子斡陈…子册陈…子纳陈…

鲁王城兴筑在达里诺尔西南岸边的平滩上,有一条小河自城南面流过,注入达里诺尔。这是一处富饶美丽的夏季牧场,夏日水清草茂,牛羊撤满了草原,在此瞭览湖光山色、饱览草原风情,别有一番情趣。元人杨允孚咏应昌城诗云:“东城无树西起风,百折河流绕塞通。河上驱车应昌府,月明偏照鲁王宫。”对鲁王城的地理环境、鲁王府的建筑,真实而生动地描绘出来。

1368年元顺帝妥欢帖睦尔退出大都,宣告元王朝的灭亡。元顺帝先退至上都,第二年又退至应昌府,仍继续奉元朝正朔,执行既定的政策,史称为北元。1370年元顺帝病逝于应昌,由其子爱猷识理达腊继位,改元宣光。1372年(宣光二年)明王朝派遣三路大军进击北元,李文忠率领的东路大军直袭北元朝廷所在地应昌路,攻入城中。爱猷识理达腊待明兵退回后,又一度占据了应昌城。1378年卒,由其子脱古思帖木儿继位,改之天元。在明王朝军队的打击下,北元势力只得远退至漠北蒙古高原,应昌城终于废弃。

应昌城城墙用土夯筑,现今残高3至5米,下宽10米,顶宽2米,城垣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800米,东西宽650米。在东、南、西三面城墙中部开设城门,并加筑有瓮城。城内南部为街区。自南门内为一条南北向大街,以南街为中轴,在其东120米、西220米处,各有一条与南街平行的大街。自东门至西门之间为东西向大街,此街南120米处,又有一条东西横街与之平行。这几条街道十字相交,将城内南部划分为8个街区,在东门内路南的街区东南隅有一处大院,在此院内残存有“应昌路新建儒学记”碑额一块,此院应是儒学遗址。城内其他街区内也见有一些大院落,主要是作坊、寺庙和居民。城内北部中央,即在东西大街的北面为一座大型院落,土筑围墙残高约1米,南北长240米,东西宽220米,东、南、北三面围墙正中设门,南门址豁白宽约20米,只有石柱础,应是一座宏伟的门址。院内大型建筑物共三进,都建筑在高1.5米的台基上,前殿长宽各30米,中殿长宽各70米,后殿长宽各30米,各殿址上整齐布置有石柱础,其中中殿址上的石柱础为覆莲瓣花纹,宫殿两侧对称布置有亭树建筑基址各5处,最后一排为平房基址和北门殿址。这座院落应是应昌路总管府遗址。

在这座大院落的东北方,另有一座长方形的院落,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50米,残墙高1.5米,南墙正中开门,院内建筑物共三进,在第一、二进之间加筑有回廊,形成大院中的小院。后院正中为院内主要建筑址,东西两侧还建有配殿及亭台遗址。这座院落的南墙与大院落后殿呈一条线,就是较大院落后退了不少,应是王傅府遗址。城内西北隅还有一处大院,只筑有东、南两面围墙,其西、北两培则是利用城墙,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180米,东西宽约130米。南墙正中开门,院内建筑物有三进,第一、二进之间建有回廊,第三进建筑平面如品字形,在第二、三进建筑址之间,东、西对称布局有亭台建筑址各1处。在这座院内,曾见有玲珑石、黄绿两色琉璃瓦件等残片,反映这处建筑物为蒙古贵族所居的鲁王府遗址。城址南门外,分布有一条宽约10米,长400米的大街,大街两侧分布许多小型建筑址,应是鲁王府所属百姓居住地带。城址西面的小山上,有覆钵式石塔l座。城址东南方的达里诺尔南岸的小山,元代名叫曼陀山,山下建有龙兴寺,寺庙已倒塌,现存有石碑通,汉字楷书十分清楚,字体工整,记该寺建于1325年(泰定二年)。









前一篇:金界壕遗址(金.国五)
后一篇:海城仙人洞遗址(旧石器时代国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