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存完整的十大殖民建筑之广州——沙面西洋建筑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沙面建筑群沙位于荔湾区珠江北岸的椭圆形弹丸小岛沙面。这里,到处是古榕参天,绿树成荫,花木茂盛,环境闹中取静。沙面岛上有150多座欧洲风格建筑。其中有42座特色突出的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风格建筑,是广州最具异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

沙面是由珠江冲击而成的一个沙洲,从宋朝起就是广州重要的对外通商口岸和旅游胜地。鸦片战争后被英、法国强占为租界,欧美许多国家的领事馆及银行都设在这里,由此成为广州现存外国建筑最多的地区,有“羊城第九景”之称。

沙面大街2号-6号的楼房,俗称红楼,原是海关洋员华员俱乐部,高三层,红砖砌筑,南面和北面建有尖顶阁楼,仿19世纪英国浪漫主义建筑风格;沙面大街54号的建筑,原是汇丰银行,仿西方古典复兴建筑风格,高四层,二层的外墙砌有通柱到三层顶,在西南面楼顶建有穹窿顶的亭子;沙面大街48号的楼房,是最具代表性的券廊式建筑,高三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四周的走廊均为券拱形,外墙刷水洗石米;沙面大街14号的露德天主教圣母堂,规模虽小,结构简单,但在其入口处仍然为仿哥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