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儋州东坡书院(明、清.国四)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儋州东坡书院,为纪念北宋苏东坡而建于北宋(1098年),后经重修,明代(1549年)更名现名。
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苏东坡被贬为琼州别驾。他先住在儋州官舍里,后被上司逐出,便在桄榔林里盖了几间茅 屋居住,命名为桄榔庵,苏东坡与当地人结下深厚感情。檐州州守张中和黎族读书人家黎子云兄弟共同集资,在黎子云住宅边建一座房屋,既可作苏东坡及其少子苏过的栖身之处,也可作为以 文会友的地方,苏东坡根据《汉书·扬雄传》中“载酒问字”的典故为房屋取名“载酒堂”。以后,苏东坡便在载酒堂里会见亲朋好友,并给汉黎各族学子讲学授业,传播中原文化。
东园里有一口井,叫钦帅泉,为明万历年间所挖,井水清凉甘冽。此泉被誉为“东坡文化圣水”,井水清凉甘冽。相传,东坡先生谪居儋州时,常与当地学子相聚于“载酒堂”,为烹茶煮酒,谈诗论文,特掘此井泉。后因年久堙凅,明代儋州知州陈荣选重加修浚,并命名为“钦帅泉”
院里的一棵大树,有石碑简介,知此树名“滑桃树”,乃明万历二十三年儋州知州陈荣选所植
铭文内容及落款皆为楷书,有颜真卿风格,至近处看此井,井圈不甚高,仅约二十公分,圆形。直径约五六十公分,井水澄澈,井边有木吊桶。据说以此井泉洗手,其心不仅在于感受水之清澈与凉爽,更欲沾上东坡先生之才气、文气与仙气
东坡书院内散落的古代碑刻
钦帅泉
钦帅泉
苏东坡与椰子冠的故事:苏东坡到儋州已经有一段时间,随着对环境的逐步适应,与当地黎汉百姓来往的日趋密切,他那洒脱达观、入乡随俗的情怀便显露了出来。有时,他载着乌角巾,在江边桥旁,送夕阳,迎素月;有时,他用桄榔叶编成帽子,罩在头上,悠然自得。更有趣的是,他还拿椰子壳请别人加工成“椰子冠”。
东坡书院里有一种很特别的“狗仔花”,它花蕊的形状就如同五条小狗团团围坐,非常形象。关于此花,民间流传着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相传王安石曾就狗仔花写过两句诗,“明月当空叫,五犬卧花心。”苏东坡看见了,认为写得不符合现实,便给改成“明月当空照,五犬卧花阴。”王安石知道了此事,就嘲笑苏东坡见闻不广。后来苏东坡被贬到儋州,亲眼看到了狗仔花和明月鸟,才恍然大悟,自己当年原来是错改了王安石的诗
介绍狗仔花的碑刻
东坡书院载酒亭
东坡书院大殿
东坡书院大殿
大殿内的雕像
苏东坡和儿子苏过、好友黎子云
东坡书院--苏东坡书稿墨迹
东坡书院--苏东坡书稿墨迹
东坡书院--芒果树
东坡书院--凤凰树
东坡书院--陈列馆
东坡书院--怀贤亭
东坡书院--勤耕园
东坡书院--翰林石刻

























































































海南岛儋州市中和镇的东坡书院,古时候是儋州府所在地,弯弯曲曲的村街,全用青石板铺成,古庙古寺石碑随处可见。古老的东坡书院就在一片椰林之下。
东坡书院里的东坡笠屐铜像
苏东坡头戴竹笠,脚穿木屐,高卷裤管,身体向前倾斜,在村路上顶雨急归

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苏东坡被贬为琼州别驾。他先住在儋州官舍里,后被上司逐出,便在桄榔林里盖了几间茅 屋居住,命名为桄榔庵,苏东坡与当地人结下深厚感情。檐州州守张中和黎族读书人家黎子云兄弟共同集资,在黎子云住宅边建一座房屋,既可作苏东坡及其少子苏过的栖身之处,也可作为以 文会友的地方,苏东坡根据《汉书·扬雄传》中“载酒问字”的典故为房屋取名“载酒堂”。以后,苏东坡便在载酒堂里会见亲朋好友,并给汉黎各族学子讲学授业,传播中原文化。


旧时传说儋州有一户人家,家贫无计,妇人夜晚给苏轼的画像上了柱高香,口中祈祷于东坡。是夜,东坡梦中教她以此钦帅泉的井水当酒卖即可,妇人赶忙打上泉水,果然是酒。从此妇人一家一夜暴富,然而此人富后,露出了人的本性——贪婪,就常常在卖酒收钱后对人抱怨:“钦帅泉的水虽能当酒卖,只可惜没有酒糟养猪啊”。
后来,苏东坡路过此地,作诗讽之:“天高不为高,人心还更高。井水当酒卖,还怨猪无糟。”从此,老妇人再去打泉水,当酒卖钱时,钦帅泉的井泉之水不再变为酒了
钦帥泉井的不远处有一块“东坡文化圣水”的石碑,上面叙述的就是“妇人以泉水沽酒卖钱”的故事
钦帅堂门前介绍钦帥堂的石碑
林冠群先生曾兼任海南省诗词学会会长,现为名誉会长。林先生是全国苏轼研究的知名学者,著有《新编东坡海外集》一书,对研究苏轼很有学术价值。林先生主要的著作还有《桂馨楼集》、《欧阳修诗文选译》(与周济夫合作)、校点《大学衍义补》(与周济夫合作);电视连续剧《苏东坡在海南》等
书院的第二进,是长方形的“载酒堂”。这里曾是苏东坡讲学、会友的地方,是东坡书院的主体建筑。堂中两侧,有历代名人的诗文碑刻13座。后墙上的两幅大理石刻,右边一幅为明代大文学家宋濂所题,左边一幅是明代大画家唐寅所画的《坡仙笠屐图》:苏东坡头戴竹帽,脚穿木屐,高卷裤管,身体向前倾斜,在村路上顶雨急归。
钦帅堂大门前的香炉
书院的最后一进是大殿,大殿正中有一组玻璃钢制作的塑像,是苏东坡和儿子苏过以及好友黎子云,殿上题匾为“鸣雪因缘”。大殿里还陈列着苏东坡的许多书稿墨迹以及他在海南的文物史料。
钦帅堂匾额
在东坡书院两侧各有一座小跨院,分别叫作东园、西园。西园是座花圃,在花海中蠢立着苏东坡铜像,他手握书卷,脚踏芒鞋,儒雅风流。东园里有一口井,叫钦帅泉,为明万历年间所挖,井水清凉甘冽。

“钦帅堂”的大厅,四周橱窗里陈列的多是苏东坡的手迹墨宝,以及当年在儋州的生活遗物。其中不凡当代著名书家作品为多,如楚图南、冯其庸、徐无闻所写书法中堂等。而“一代文宗”匾额前则是东坡先生塑像
钦帅堂东坡坐像
苏东坡当年在儋州的生活遗物,现在叫文物
翰林亭

钦帅堂内的名人墨迹
《琼台纪实史》记载:"宋苏文忠公之谪居儋耳,讲学明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载酒亭,为重桅歇山顶结构,上下两层,上层四角,下层八角,各角相错,角角翘起呈欲飞之势。亭的东西两侧是莲花池,亭、池相依,倒影成趣。堂中绘了苏东坡居儋三年的生活情景图录。书院内大殿和两侧耳房,展出苏东坡许多书稿墨迹、文物史料和著名的《坡仙笠屐图》。还有郭沫若、邓拓、田汉题泳的诗刻及书画名家的艺术作品。
书院大殿在载酒堂后面,两者相隔一庭院,左右两侧是廊舍,与载酒堂相边,形成一个四合院,庭院中有一棵上百年的芒果树,叶茂荫浓,使整个庭院显得幽静肃穆。东坡讲学的彩雕陈列大殿正中,苏东坡、功儒家黎子云等人物形象栩栩如生。馆前东坡笠屐铜像矗立在姹紫嫣红的鲜花丛中。

东坡书院坐北朝南,院门轩昂宏阔古雅别致。门上横书“东坡书院”4 字,为清代举人张绩所题。院内一座池塘清波涟漪,有小桥从池塘上跨过,直通载酒亭。载酒亭绿瓦重檐,上层四角,下层八角,各角相错,呈欲飞之势。亭中悬一块“鱼鸟亲人”横匾,意为苏东坡远谪海南岛,只有鱼鸟是他的亲人。亭上绘有反映苏东坡当年生活、写作、授徒情景的8
幅图画,生动形象。载 酒亭东西两侧,有金鱼戏水、红莲盛开的莲池。
钦帅堂
东坡书院东园的“钦帅堂”始建于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是当地文人瞻仰东坡先生并举行集会的场所。现建筑为1995年重建
钦帅堂
钦帅泉的东北侧是“钦帅堂”,其两侧有抱柱联云:“成百代名区历时势艰危依旧清风洗殿,越千年胜迹化炎州俚俗更兴士蔗登堂。”系林冠群撰并书。 林冠群,祖籍儋州市,现在海南日报社工作;曾任该社办公室主任、机关党委副书记、评论部主任



书院的第二进,是长方形的“载酒堂”。这里曾是苏东坡讲学、会友的地方,是东坡书院的主体建筑。堂中两侧,有历代名人的诗文碑刻13座。后墙上的两幅大理石刻,右边一幅为明代大文学家宋濂所题,左边一幅是明代大画家唐寅所画的《坡仙笠屐图》:苏东坡头戴竹帽,脚穿木屐,高卷裤管,身体向前倾斜,在村路上顶雨急归。

书院的最后一进是大殿,大殿正中有一组玻璃钢制作的塑像,是苏东坡和儿子苏过以及好友黎子云,殿上题匾为“鸣雪因缘”。大殿里还陈列着苏东坡的许多书稿墨迹以及他在海南的文物史料。

在东坡书院两侧各有一座小跨院,分别叫作东园、西园。西园是座花圃,在花海中蠢立着苏东坡铜像,他手握书卷,脚踏芒鞋,儒雅风流。东园里有一口井,叫钦帅泉,为明万历年间所挖,井水清凉甘冽。


儋州是苏轼生命中最艰难的岁月。千年前的海南是蛮荒之地,是朝廷流放那些严重的、死不改悔的罪臣的首选场地。此地真乃天高皇帝远,你造不了反,发点儿牢骚也没有人听得见的。家破人亡的苏轼他作好了死在海南的心理准备。“今到海南,首当作棺,次便作墓”。

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苏东坡被贬为琼州别驾。他先住在儋州官舍里,后被上司逐出,便在桄榔林里盖了几间茅屋居住,命名为桄榔庵,苏东坡与当地人结下深厚感情。檐州州守张中和黎族读书人家黎子云兄弟共同集资,在黎子云住宅边建一座房屋,既可作苏东坡及其少子苏过的栖身之处,也可作为以文会友的地方,苏东坡根据《汉书·扬雄传》中“载酒问字”的典故为房屋取名“载酒堂”。以后,苏东坡便在载酒堂里会见亲朋好友,并给汉黎各族学子讲学授业,传播中原文化。他竟有兴致写下了“桄榔庵铭”。面对如此绝境,苏轼没有绝望,他还写到:“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

《琼台纪实史》记载:"宋苏文忠公之谪居儋耳,讲学明道,教化日兴,琼州人文之盛,实自公启之。"载酒亭,为重桅歇山顶结构,上下两层,上层四角,下层八角,各角相错,角角翘起呈欲飞之势。亭的东西两侧是莲花池,亭、池相依,倒影成趣。堂中绘了苏东坡居儋三年的生活情景图录。书院内大殿和两侧耳房,展出苏东坡许多书稿墨迹、文物史料和著名的《坡仙笠屐图》。还有郭沫若、邓拓、田汉题泳的诗刻及书画名家的艺术作品。
苏轼把自己融入到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与百姓交朋友,传播中原文化,他办学堂,自编教材,把教学点命名为“载酒堂”,这是取“载酒问字”典故。

他大力倡导读书,经过苏轼的努力渐渐地兴起,苏轼说:“跫然已可喜,况闻弦涌音”。不时可以听到书声琅琅,弦歌四起,从此海南才有了考中进士的历史,有诗赞道:“谪居儋耳有三秋,轶事繁多史籍留。劝导庶民兴学馆,写成经义教名流。”姜唐佐就是苏轼培养出来的佼佼者。


在艰苦的环境里,东坡的笔并没有停留,他以超然的心态,以著书为乐,在儋州创作了诗词140余首,散文等100余篇,书信40余篇。《书传》一部,并对《易传》和《论语》进行修订。他用枯萎的生命书写出了人生与文学的辉煌。






一天,苏东坡顶着“椰子冠”招摇过市。路人看见苏东坡这副模样,纷纷围拢过来,你一言,我一语,询问苏东坡戴的是什么帽?是怎么制作的?苏东坡望着四周围观的人群,心想:不回答是难于解围了,于是抿嘴带笑,摇头晃脑,吟诗道:天教日饮俗全丝,美酒生林不待仪。自漉疏巾邀醉客,更将空壳付冠师。规模简古人争看,簪导轻安发不知。更著短檐高屋帽,东坡何事不违时。
在场的人们听了,似懂非懂,频频点头。后来,随苏东坡来儋州的小儿苏过模仿制作了一顶“椰子冠”,寄给当时谪居广东雷州的弟弟苏辙。苏辙收到侄儿从海南寄来的这一特别礼物,格外高兴,立即写了一首《过侄寄椰冠》的诗,表达自己“垂空旋取海棕子(椰子),束发装成老法师”的心境。
东坡书院里有一种很特别的“狗仔花”,它花蕊的形状就如同五条小狗团团围坐,非常形象。关于此花,民间流传着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相传王安石曾就狗仔花写过两句诗,“明月当空叫,五犬卧花心。”苏东坡看见了,认为写得不符合现实,便给改成“明月当空照,五犬卧花阴。”王安石知道了此事,就嘲笑苏东坡见闻不广。后来苏东坡被贬到儋州,亲眼看到了狗仔花和明月鸟,才恍然大悟,自己当年原来是错改了王安石的诗






































































































前一篇:广东 雷祖祠(明、清.国四)
后一篇:海南儋州东坡书院 载酒亭 载酒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