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 绛州大堂(元.国保)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五铺作双昂计心造斗栱
大堂内斗拱处
最左边的柱头斗栱
斗栱
斗拱
大堂北面外部斗栱
大堂建筑风格粗犷豪放,造型朴实无华,堂内柱子,特别是前后门檐柱,其粗难以合抱。为扩大堂内面积,减少金柱,横梁为三架重叠,与纵向大内额、由额相接,与横行大梁叠架承重,撑以通天立柱,坚固有力。上部梁架为六椽栿对后乳栿用三柱。
单檐悬山顶
大堂内部
梁柱多为原始材料剥皮稍加砍削而成,无统一规格可循。从总的风格看,现建筑应为元代重建造构。殿内采用减柱造,前槽仅用二金柱,布于两稍间外侧,金柱上用大内额一道,额上坐大斗承上部梁架,后槽明间设通间雀替左右连贯。这根金柱居然是弯曲的。但这符合元代建筑特点,梁柱随原料稍加修饰即用。古代汉族建筑的屋顶梁架以立柱支撑,立于最外一层屋檐下的柱子称檐柱,在檐柱以里,位于内侧的柱子称"金柱"。多用于带外廊的建筑。进深较大的房屋依位置不同又有外围金柱和里内金柱之分。金柱又是除檐柱、中柱和山柱以外的柱子的通称,依位置不同可分别以外金柱和内金柱。李善注:"《燕丹子》曰:荆轲
拔匕首擿秦王,决耳,入铜柱,火出。然铜有金,故称曰金柱。"
大堂的周围尚留有一部分附属建筑,堂前原有卷棚抱厦三间,上部虽已毁,基址尚存。左右有二排厢房南北拉开,那是昔日三班六房,差役办公的地方
大堂内梁架结构
砌上露明造。砌上露明造常见于古建介绍中,也叫"彻上明造"。无天花(吊顶)的做法,叫"彻上露明造"。有无天花(吊顶),也是殿阁与厅堂差别之所在。设天花的即殿阁型殿堂,以天花为界,在结构上明确地上下分开。无天花的,为厅堂式建筑
仅明间北部上方建有部分平棋(天花)
平棋即今之天花板,古代也叫做"承尘"。在木框间放较大的木板,板下施彩绘或贴以有彩色图案的纸这种形式在宋代成为平棊,后代沿用较多。一般居民用竹,高粱秆等轻材料作框架,然后糊纸。
内部梁架局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