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河北定兴义慈惠石柱(北齐.国保)

(2016-05-28 16:53:19)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义慈惠石柱,又称北齐石柱,北齐石塔古建筑。该石柱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定兴县西北二十里的石柱村,建于北齐大宁二年(562年)年,是杜洛周、葛荣起义军遗骨埋葬之处。石柱造型奇特,雕刻带有强烈南北朝风格,是少数北朝时代的遗存至今难得的的艺术佳作。河北定兴义慈惠石柱(北齐.国保)

义慈惠石柱柱身上刻有"标异乡义慈惠石柱颂"九个大字和长达三千多字的"颂文"。因建于北齐时代,所以也被称为北齐石柱,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北魏孝昌元年(525年)至永安元年(528年)间杜洛周、葛荣、韩娄等人领导起义军转战数州,声势浩大。后在北魏举国兵力镇压下失败。起义失败后,当地百姓收拾义军残骨埋葬,并立木柱做为标志。后北齐统治者将木柱改为石柱,在柱身上遍刻约3,400余字的《标义乡义慈惠石柱颂》,记叙起义,葬骨和立柱的经过。题额左下方有"大齐大宁二年(562年)四月十七日"的题刻。
据碑文记载,时值北魏孝昌年间,政治腐败,贪污腐化成风,义慈惠石柱义慈惠石柱官吏大肆搜刮民财。百姓不堪忍受,纷纷起兵造反。在河北,525面柔玄镇人杜洛周起兵造反。"颂文"记载的内容是北魏孝明皇帝亲征镇压起义军。当时定兴一代属于幽州、瀛洲交界处,正是起义军和封建统治者武装交锋之地。事后人们收敛残骨,在当时的范阳县(今定兴)城西沙丘寺埋葬的地方立木柱作为标志。到公元562年,起义战争后的三十多年,已经取代了北魏王朝的北齐统治者,为了对人民进行威胁与恫吓,由皇帝下旨,让其县在大齐太宁二年(即公元562年),把木柱改为石柱,并加上了上面所说的"颂文"。
全柱分基础,柱身与石屋三部分,通高6.65米。基础是一块大石,东西两边各唱米,南北两边略小。基石上有覆莲座柱础。莲座包括方台、枭线、覆莲三部分,为一宽约1.23米的方石,高55厘米。柱身高4.5米,用两短浅棕色的石灰石垒接而成。柱身为一不等边的八角形,自下而上逐渐收小,每高一米,收约2.5厘米。柱的上部,约于通高的四分之一处,东南、西南两隅角为了镌刻题字而未削边棱,形成平面,“颂文”和题名等刻在柱身的各面。
石屋建在柱顶之上,为一面宽三间,进深两间,单檐四阿顶小屋。石屋刻出屋顶、檐椽、角梁、斗、阑额、柱子,前后当心间刻火焰龛门、佛像,两次间刻出方窗,恰如一座完整的三间殿宇的模型。石屋下面一块长方形石板,作为屋的基础,也是柱身的盖板。在盖板的底面,刻莲瓣、圆环、古钱及花果等纹饰,使人从下面望上去,不致单调乏味。佛像的脸型、背光均为南北朝雕刻风格。
此石柱不仅设计精美,雕刻细腻,造型奇特,而且刻在石柱各面的“标异乡义慈惠石柱颂”具有很重要的史料价值。此文共3,400余字, 记叙了自北魏孝昌元年至永安元年间的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颂文虽是站在封建地主阶级立场上所写的,但它却反映了当时农民起义波澜壮阔的伟大情景。此柱造型奇特,雕工粗壮有力,是遗存至今难得的北朝时代的艺术佳作。石柱用石灰石累迭而成,分基础、柱身和石座三部分。柱顶还有一座殿堂模样的石屋。有彩绘于石屋底部。色彩鲜艳。
河北定兴义慈惠石柱(北齐.国保)

河北定兴义慈惠石柱(北齐.国保)
河北定兴义慈惠石柱(北齐.国保)
河北定兴义慈惠石柱(北齐.国保)

河北定兴义慈惠石柱(北齐.国保)

河北定兴义慈惠石柱(北齐.国保)

河北定兴义慈惠石柱(北齐.国保)

河北定兴义慈惠石柱(北齐.国保)

河北定兴义慈惠石柱(北齐.国保)
河北定兴义慈惠石柱(北齐.国保)

河北定兴义慈惠石柱(北齐.国保)



河北定兴义慈惠石柱(北齐.国保)
河北定兴义慈惠石柱(北齐.国保)

河北定兴义慈惠石柱(北齐.国保)

河北定兴义慈惠石柱(北齐.国保)
河北定兴义慈惠石柱(北齐.国保)

河北定兴义慈惠石柱(北齐.国保)

河北定兴义慈惠石柱(北齐.国保)

河北定兴义慈惠石柱(北齐.国保)

河北定兴义慈惠石柱(北齐.国保)

河北定兴义慈惠石柱(北齐.国保)

河北定兴义慈惠石柱(北齐.国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