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高碑店市 开善寺(辽.国保)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开善寺位于中国北部河北省高碑店市旧城址的东北角,是一座保留有辽代(公元916~1125年)建筑风格的佛寺。
高碑店新城开善寺大殿

高碑店新城开善寺大殿

开善寺据传始建于唐代(公元618~907年),古有“先有大佛寺,后有新城县”之说。新城县城建于唐大历四年(679年),因此,开善寺原建筑就建于唐代或唐代以前。原建筑多已被毁。据《新城县志》(1935年王树楠编)记载,建于宋重庆二年(重庆年号在宋时无考,应为重熙,系辽兴宗耶律宗真年号,1033年)。原开善寺规模中为大雄宝殿,东侧为伽蓝殿,西侧为祖师殿,南边为天王殿,再南边为金刚殿即山门,北面寺院东侧有禅堂、僧舍,西侧有绀园、僧舍,东南为柏堂方丈室。

现仅存大雄宝殿、天王殿、金刚殿。大雄宝殿正中佛相为观音(千手千眼佛),两旁有八大金刚、罗汉,佛座中藏有经卷。这尊菩萨神相,底座高6尺,像高二丈,庄重威严。殿内立柱用材粗壮,具有明显的侧脚和升起,各柱卷杀圆润,殿顶为出檐深远、弧度平缓的庑殿顶。


前、中、后三座大殿的长、宽、高尺寸相同,不差分毫!这并不足为奇,奇就奇在每座大殿的长,不管从里面量,还是从外面量,尺寸大小居然也相同,也不差分毫!每座大殿的宽、高也是如此。其根本原因是,各殿的四个角为圆木支撑,所以在丈量时,都要量到圆的弧。所以会出现内外径都相等的现象。

《开善寺重修记》(朱尚文书)中:“开善者开其善也,释迦为善开人者也,氓黔之善开于人者也。开人者谓之度,开于人者谓之觉。”“善开于觉,觉正则善。克明觉缘于度,度普则觉允。”谢灵运注解《金刚经》中有云:“元关难启,善念易开”。因此开善的意思就是引导人们开善念,动善心。

历史上的新城老城区的版图形状酷似一只巨龟,所以新城又被人们称为“龟城”。据传说,该城兴盛时期,东有香火极盛的开善佛寺,南有乾隆下江南修建的古行宫,西有文风四溢的孔圣人大殿,北有威严耸立的真武大帝庙,与城外西北的栓龟桩——兰若佛塔遥相辉映,寺、宫、殿、塔在晨钟暮鼓、香火缭绕中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和一座布局合理的古建筑群。

沧桑屡变,割据无常,随着历史的风雨变迁和文革10年浩劫,新城的盛景几乎荡然无存,唯有开善寺免遭灭顶之灾。这主要得益于主殿大雄宝殿巨大的库容量和历经千年而不漏的屋顶质量,解放后一直被作为粮仓占用,从而没有被当做“革命目标”。上世纪末,随着对文物保护的力度逐渐加大,开善寺才又重新被世人所重视。




























开善寺据传始建于唐代(公元618~907年),原建筑多已被毁,现仅存建于辽代的大殿和后代修缮的天王殿、金刚殿。大殿面阔5间,进深3间,通高约13.2米。殿内立柱用材粗壮,具有明显的侧脚和升起,各柱卷杀圆润,殿顶为出檐深远、弧度平缓的庑殿顶。

为了扩大视野,大殿在建造过程中使用了辽金建筑中常见的减柱法。殿内仅有立柱4根,视野宽阔,适应了在殿内布置众多佛教群像的需要,充分体现了辽代佛殿内部结构安排与实用要求紧密结合的设计思想。此外,殿内还保留有辽代壁画。

开善寺俗称“大寺”、“大佛寺”,由于建筑历史悠久,人们对其始建年代说法不一,传说先有大佛寺,后有新城县。现存木结构为辽代遗物,为目前仅存世的八大辽代建筑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一直被作为当地的粮仓占用。

开善寺据传始建于唐代(公元618~907年),古有“先有大佛寺,后有新城县”之说。新城县城建于唐大历四年(679年),因此,开善寺原建筑就建于唐代或唐代以前。原建筑多已被毁。据《新城县志》(1935年王树楠编)记载,建于宋重庆二年(重庆年号在宋时无考,应为重熙,系辽兴宗耶律宗真年号,1033年)。原开善寺规模中为大雄宝殿,东侧为伽蓝殿,西侧为祖师殿,南边为天王殿,再南边为金刚殿即山门,北面寺院东侧有禅堂、僧舍,西侧有绀园、僧舍,东南为柏堂方丈室。

现仅存大雄宝殿、天王殿、金刚殿。大雄宝殿正中佛相为观音(千手千眼佛),两旁有八大金刚、罗汉,佛座中藏有经卷。这尊菩萨神相,底座高6尺,像高二丈,庄重威严。殿内立柱用材粗壮,具有明显的侧脚和升起,各柱卷杀圆润,殿顶为出檐深远、弧度平缓的庑殿顶。


前、中、后三座大殿的长、宽、高尺寸相同,不差分毫!这并不足为奇,奇就奇在每座大殿的长,不管从里面量,还是从外面量,尺寸大小居然也相同,也不差分毫!每座大殿的宽、高也是如此。其根本原因是,各殿的四个角为圆木支撑,所以在丈量时,都要量到圆的弧。所以会出现内外径都相等的现象。

《开善寺重修记》(朱尚文书)中:“开善者开其善也,释迦为善开人者也,氓黔之善开于人者也。开人者谓之度,开于人者谓之觉。”“善开于觉,觉正则善。克明觉缘于度,度普则觉允。”谢灵运注解《金刚经》中有云:“元关难启,善念易开”。因此开善的意思就是引导人们开善念,动善心。

历史上的新城老城区的版图形状酷似一只巨龟,所以新城又被人们称为“龟城”。据传说,该城兴盛时期,东有香火极盛的开善佛寺,南有乾隆下江南修建的古行宫,西有文风四溢的孔圣人大殿,北有威严耸立的真武大帝庙,与城外西北的栓龟桩——兰若佛塔遥相辉映,寺、宫、殿、塔在晨钟暮鼓、香火缭绕中构成一幅美丽的图画和一座布局合理的古建筑群。

沧桑屡变,割据无常,随着历史的风雨变迁和文革10年浩劫,新城的盛景几乎荡然无存,唯有开善寺免遭灭顶之灾。这主要得益于主殿大雄宝殿巨大的库容量和历经千年而不漏的屋顶质量,解放后一直被作为粮仓占用,从而没有被当做“革命目标”。上世纪末,随着对文物保护的力度逐渐加大,开善寺才又重新被世人所重视。



























前一篇:河北涞源 阁院寺(辽.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