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江苏盱眙 明祖陵(明.国保)

(2016-05-19 14:29:55)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明祖陵位于江苏省盱眙县洪泽湖的西岸,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实际葬地。朱元璋一统天下以后,于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在此地建祖陵,追封并重葬其祖父朱初一、曾祖朱四九和高祖朱百六三代帝后,次年在陵前建享殿,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朱棣又建棂星门及围墙。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朱棣又建棂星门及围墙,祖陵全部建成。祖陵原有殿庶、金门、玉桥、厨库、井亭、宰牲所、拜斋、宿直房、铺舍、碑亭、仪从等,栽植柏树万株,神道全长250多米,两侧立望柱二对,石像十九对,并有祭田149顷,规模宏大,气势不凡。明祖陵坐落在洪泽湖西畔的淮河入湖处(明代属安徽凤阳府管辖)。泗州城被湖水淹没时,明祖陵也一起被吞没于湖水之中。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保护明祖陵,筑堤3000米,把陵墓从湖水中隔出,沉没湖中300余载的文物瑰宝重见天日,成为一处游览胜地。游人一到明祖陵,首先看到的就是二十一对庞大石刻,雄踞在长长的神道两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从石刻群往北,是棂星门遗址和正殿遗址。正殿遗址处有石础子28个,可以想象正殿的宏大规模。朱元璋高祖、曾祖和祖父的合葬处称玄宫,现在可见有砖砌拱顶建筑物。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明祖陵明祖陵的修建,前后历时近30年,营建时间之长、体制之宏伟,在诸代明陵中名列前茅。其陵枕岗临淮,基本仿唐宋帝陵的规制,但已废止了唐宋诸陵的上下宫制,显得更加紧凑。陵园总平面呈长方形,筑有城墙三重:外为土城,周长3公里;中为砖城,周长1.1公里;内为皇城,建有正殿、县服殿、神厨、斋房、库房、宰牲亭、玉带桥等。 陵前神道两侧,共有21对石像生,自北向南排列在850米长的中轴线上。石刻体形硕大、雕琢精细,其中最大者重达20多吨,小者亦有5吨以上。计有麒麟2对、石狮6对、神道石柱2对、马官2对、石马1对、拉马侍卫1对、文臣2对、武将2对、内侍2对。这些石刻规模宏伟,技艺高超,线条流畅,整体风格既不同于凤阳皇陵,也不同于孝陵和十三陵,倒与宋陵石刻的风貌相近。明祖陵虽崇丽无比,遗憾的是它不处在高山大阜之侧,而是在有"九岗十八洼"之称的丘岗之地。明弘治七年(公元 1494 年),刘大夏筑太行堤阻断黄河北支,使南支夺淮入海后,河道开始紊乱,淮河中、下游连年洪水泛滥,祖陵不断遭受水患。嘉靖二十一年(公元1542年)后,在陵东不断增修堤防。到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明祖陵和泗州城终于被滔滔洪水吞没。经过湖水长期的浸蚀和冲击,坟丘已被荡平,原先地面的砖木建筑大多毁坏,仅余下棂星门、正殿、东西两庑遗址和残存的30多个大型柱础、砖砌拱顶建筑3座,但神道两侧的21对石像大多完好。1963年,洪泽湖水位下降,明祖陵才得以重见天日,但木制建筑已荡然无存,仅剩外罗城城墙以及后来发掘修复的石像。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朱祖璋系年要目》介绍,朱元璋祖居江苏省句容县通德乡朱家巷。元朝元年,为了逃避官府的苦役,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就携带全家老小,逃到泗州、盱眙一带,居住在古泗州城北13里的孙家岗。 《泗虹合志》记载着这样一个传说:杨家墩家有个洼窝,朱元璋的祖父朱初一经常卧于其处。有一次,一个道士路过此处,年了这个地势说,"葬于此处,后代可出天子。"朱初一把道士的话告诉了朱元璋的父亲朱世珍。十年后,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朱初一病死,如道士所言,葬于此。半年后,朱世珍妻陈氏即怀了朱元璋。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朱元璋参加了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朱元璋登上皇位后,便追尊他的高祖为玄皇帝,曾祖为恒皇帝,祖父为裕皇帝,父亲为淳皇帝。朱元璋的强烈的光宗耀祖思想,促使他不惜代价筑祖陵,似乎非此不能达到巩固大明王朝的目的。于是,公元1386年,朱元璋命皇太子朱标,带领文武群臣和工匠,到泗州城北杨家墩,开始修建祖陵。以后陆续增修,经过28年,耗费大量资金,到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才把他的高祖、曾祖、祖父三代的陵墓全部修建成功。至此杨家墩改称明祖陵。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据有关史料记载,当年明祖陵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十分壮观。陵墓长方形,南北走向。有皇城两道,外面土城周长9里30步;里面砖城周长4里10步。城门四座各三间,正殿五间,具服殿六间,红门一座,燎炉一座,棂星门一座,神厨三间,东屋三间,西屋三间,直房十八间,斋房三间,库房三间,宰牲亭一所,水金桥一座。从陵西门进去,北到积水亭还有石桥三座。后有神厨、宰牲亭、享殿、配殿。明亭神道两旁,从南往北,并行相对排行着麒麟两对,狮子六对,华表两对,马倌两对,拉马侍者一对,马一对,文臣三对,武将两对,太监两对,一共有二十一对大型石刻。周围植树七万余株。明祖陵建成以后,每年清明时节,朱元璋都要亲自带御林军从南京出发,浩浩荡荡,前往祭祖。一条长达二十华里的下马道,道两旁明朝中叶以后,黄河再次夺淮,尽管朝廷几度筑堤卫陵,但明祖陵还是于清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被特大洪水所淹没,沉入洪泽湖底。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1963年,洪泽湖水位下降,明祖陵遗址逐渐露出水面,遗物零乱地分布在全长250米的中轴线上,其中有倒在泥水中的20对石象生。大水塘下隐约露出的几个拱形门,那是墓穴,下面并排有六口棺木。当中是朱元璋的祖父母,两旁则是曾祖、高祖。六口棺材中装的都是蟒袍、玉带,凤冠霞帔,这是衣冠冢。而朱元璋祖父母的尸体葬在离此不远的高埂上,当年修建陵墓时,朱元璋不敢移动其祖尸骨,怕挑断龙脉,坏了风水,因此在旁边造了衣冠冢。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江苏盱眙 <wbr>明祖陵(明.国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