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安西锁阳城遗址(隋、唐.国保)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锁阳城遗址位于甘肃省安西县城东南约40公里的戈壁滩上,相传古时被围困于城中的兵民曾以锁阳草为食而得以存活,故有此城名。隋代玉门关设于此,唐代为瓜州晋昌郡。城为夯土版筑,分内外城。内城东西长565米,南北宽468米,高10米,分东、西两城,四角有墩,以土坯砌成,并有瓮城4座,马面24座。



锁阳城又名“苦峪城”、“瓜州故城”、“晋昌故城”等,是一处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的郡城遗址。
锁阳城在汉代是敦煌郡冥安县治所,西晋为晋昌县,隋为常乐县,唐为瓜州郡。后历经战乱,明王室闭关后遭废弃。锁阳城之名缘于清代民间,因城周围有诸多味美甘甜的锁阳,后人因物命名为锁阳城。锁阳城是丝绸之路咽喉上的一大古城。

锁阳城遗址是集古城址、古河道、古寺院、古墓葬、古垦区等为一体的古文化遗存地,这里的古代军事防御系统和烽燧信息传递系统是我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范本。锁阳城按结构可分为内外两城,将内城包围,墙体高大;内城面积28万平方米,城墙夯土版筑,底宽7.5米,顶宽4.6米,高10米,四角有角墩,结构极其复杂;城内留有大量土台、房屋及其它建筑物遗迹,陶片、铜币随处可见。

古代锁阳城附近有一大片非常开阔的绿洲,是酒泉郡与西域联系的纽带。周围有几十处古城、古墓、石窟、寺庙,保存规模尤以锁阳城为最。锁阳城分内外两城,外城总面积80万平方米,内城总面积28万平方米。西北角墩高18米,上有敌台、擂台等古代军事设施。锁阳城具有我国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军事防御系统和古代农田水利灌溉系统。同时,也是古代沙漠化演进过程创举沧桑变化的典型标本。

锁阳城一带的古代农业灌溉系统主要包括疏浚工程、拦水坝、干渠等,其灌溉的水源地是疏勒河上游的水系。从航拍照片的痕迹看,疏勒河水系其中一条古河道流经锁阳城东侧。而且,疏勒河在汉、魏晋、隋唐、西夏时期都是这一代州郡及其县乡的主要灌溉水源。

1992年,赵朴初先生在锁阳城参观考察后,为其保存的完好程度和深厚文化内涵所感动,欣然提笔写下了“安西一路树荫荫,留得瓜州作别名;济润焦枯生万物,西来始识雪山尊”的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