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2016-05-15 13:12:15)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区东南部,始建于隋文帝开皇二年(582年),唐代进一步修建完善,并增建了大明宫、兴庆宫等,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华的国际大都市之一。城址面积达83.1平方公里,总体按中轴线对称布局,由外郭城、宫城、皇城组成。青龙寺在唐长安城新昌坊东南隅,建于隋开皇二年(582年),原称灵感寺,唐改青龙寺,是唐长安城内著名寺院,毁于北宋。
隋灭北周后,在汉长安城东南龙首原一带营造新都,隋文帝杨坚命宰相高等总督其事,著名建筑家宇文恺负责规划设计和营造。于开皇二年(582)兴建,开皇三年即迁入新都宫城,定名大兴城。大兴城的面积达83.1平方公里,是现存明清之西安城的7倍。唐建国后,仍以大兴城为都城,改名为长安城,仅作了局部修建和扩充。唐长安城的经济、文化,以及对外贸易往来,较之隋代大有发展。长安城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国际城市之一。唐末天元年(904)朱全忠迫昭宗迁都洛阳,并令拆长安宫室屋木自渭水浮入黄河运往洛阳。隋大兴、唐长安城作为国都320余年,至此全部废毁。隋大兴唐长安城是由外郭城、宫城、皇城和各坊、市等构成。宫城和皇城位于外郭城北部的中央,各坊分布在宫城、皇城的左右和皇城以南,东西两市分别在皇城的东南和西南,东西对称。整个都城规划整齐,布局严密,是中国里坊制封闭式城市的典型。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考古人员在唐长安城通义坊遗址进行考古发掘时的情景

外郭城又名罗城,平面呈长方形。城墙遗迹保存在地面上的,仅北城玄武门附近和南城安化门处尚各有一小段。其余则仅存城基部分。城墙全用版筑夯土,仅在城门处内外表面砌砖壁。据记载外郭城高一丈八尺(约5米多)。城墙外侧有与城墙平行的城壕。外郭城每面3个城门,除北面的芳林门(隋称华林门)、景耀门、光化门和西边的开远门已被现代建筑所压或破坏外,其他各门址均已探查清楚。城门的形制除明德门是5个门道外,其余各门都是3个门道。明德门是南面正门,北对皇城的朱雀门和宫城的承天门,位于长安城的中轴线上,规模宏大壮观。经发掘实测,。门墩为版筑夯土,表面砌砖壁。门道宽均5米。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隋唐长安城和平坊遗址

宫城南连皇城,北接禁苑。平面呈长方形。宫城南面正门隋名广阳门,唐改为承天门,北面为玄武门。承天门遗址东3个门道,门基铺石条或石板,这是其他门址所未有的设置。宫城的中部为太极宫(隋名大兴宫),正殿名太极殿(隋称大兴殿),是皇帝的正衙,位于宫殿区的南部,与承天门南北相对。宫城东部为太子居住的“东宫”。据记载东宫分中、西、东3部分,依此复原东宫宽度应是830余米。宫城西部是掖庭宫,为宫女居处,东西宽702.5米。据记载掖庭宫之北有太仓,南有内侍省。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隋唐长安城 永阳坊遗址

青龙寺遗址为中国唐代长安城名寺遗址。位于陕西西安铁炉庙村北,即唐长安城新昌坊内。1973年和1980年发掘。寺前身为隋灵感寺,是佛教密宗教派的根本道场。唐代景云二年(711)改名青龙寺。寺址南部已被破坏,西北部有东西并列的两组院落遗迹。早期遗迹为隋代灵感寺的一部分,毁于唐武宗会昌灭佛时;晚期为唐宣宗时重建,延用至北宋。早期西院有中三门,门内设塔,塔北建佛殿,四周有回廊或院墙。东院中心亦有一殿堂。晚期西院伽蓝废中三门,在早期旧基上重建殿、塔,并修治回廊,新设北门。东院也重建了殿堂。晚期殿、塔规模不如早期宏伟。青龙寺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有重要地位,天宝以后,日本、新罗等国僧人来中国学习密教,多到青龙寺求法。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含光门为隋大兴唐长安城南面偏西的城门,始建于隋开皇二年至三年(582--583)。门下开三门洞,门上建有楼观。唐末天祐元年(904)三月,佑国军节度使以皇城改筑为新城时,南城墙封闭了朱雀门和含光门中、西两门洞,仅保留安上门和含光门东门洞。北宋哲宗以后,含光门东门洞亦加封闭。1986年,含光门三门洞遗址被发掘出土。2005年,为保护唐含光门遗址,在遗址的东西两侧各开两券洞,以盘道绕过中间遗址出城。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隋唐长安城延平门遗址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延平门进行了原址局部复原,利用土黄色的材料,在原先城门基址上复原出高出地面一米多的门洞、城墙与护城河,最大限度的展示出延平门的结构。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延平门遗址位于现今西高新区唐延路和沣惠南路之间绿化带的北端,面积约八百平方米。平面大致为长方形,南北长四十三米,东西宽约二十米。整个城门遗址呈对称状,中间有两个长方形墩台,两边有与城墙遗基相连的墩台,相互夹峙形成三个门道,每个门道宽约五米。南北两端门址墩台各向西面突出约四点五米。从两端墩台延伸部分可看出城墙遗基宽约五点二米。城门遗址为夯土结构,残存夯土层厚约零点七米,均由纯净的素黄土夯成。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隋灞桥遗址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隋唐长安城遗址公园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隋唐长安城 和平坊遗址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隋唐长安城 和平坊遗址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陕西西安隋大兴唐长安城遗址(隋、唐.国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