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和浩特金刚座舍利宝塔(清.国保)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金刚座舍利宝塔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东南部,因塔座上有五座方形舍利塔,故名为五塔寺。

金刚座舍利宝塔建造于清朝雍正年间(公元18世纪)。
该塔以砖石为结构建造,塔高约13米,建造在台基上的长方形金刚座,下面是须弥座,束腰部分是砖雕狮、象、法轮、金翅鸟、和金刚杵等图案花纹;座身下部镶嵌蒙、藏、梵三种文字所书的金刚经文,字体非常工整,刻工讲究、细致;上半部分是千佛龛,龛有一个佛像坐着,两旁为宝瓶柱,龛上为梵文六个字的真言,南面正中开着券门,门旁是四大天王。门上正中间镶嵌着蒙、藏、汉三种文字书写的"金刚舍利宝塔"石刻匾牌。门内没有梁殿,东南角有通往座上的阶梯,座上设5座小塔,塔后照壁嵌有蒙古天文图石刻,是研究蒙古族天文史的重要材料。

金刚座舍利宝塔位于呼和浩特市旧城五塔寺街。原为慈灯寺(俗名五塔寺)内的一座建筑。寺宇早就损毁,惟此宝塔巍然屹立。塔系砖石结构,通高13米,平面为长方形。金刚座建在台基上,其下层为须弥座,束腰部分有砖雕狮、象、法轮、金翅乌和金刚杵等图案花纹;座身下半镶嵌蒙、藏、梵3种文字所书之《金刚经》经文,刻工细致,字体工整。金刚座上半部为佛龛,龛中塑1座佛像,两旁为宝瓶柱,龛上为梵文6字真言,在其上面挑出短檐。金刚座南面正中开券门,门旁为四大天王像,门上正中嵌蒙、藏、汉3种文字书写的"金刚座舍利宝塔"石刻匾额。门内为无梁殿,东西隅设有通向金刚座上的阶梯。金刚座上设置5座小塔,中间一座为7层,其余四座为5层。各小塔第一层嵌佛像、菩萨、菩提树等砖雕;第二层以上设佛龛,全塔共有1563个鎏金小佛像。塔北的照壁上嵌有3幅精细的线雕刻石--蒙文"天文图"、"六道轮回图"、"须弥山分布图",都是珍贵文物。全塔造型比例适中,工艺技巧精细娴熟,显得玲珑秀丽,是古代少有的美术建筑。塔后影壁嵌有蒙古文天文图石刻,为研究天文学史的重要资料。

金刚座平面作"凸"字形,建于约高一公尺的台基上,座下层为须弥座,束腰部分为砖雕狮、象、法轮、金翅鸟和金刚杵等图案花纹。座的上部有七层短挑檐,第一层檐下镶嵌蒙、藏、梵三种文字所书的金刚经文,刻工细致。从第二层到第七层檐下,共塑有1119尊各种姿态的镏金佛像。
金刚座南面正中凸出部分开有拱门,旁为四大天王像,门上正中嵌有蒙、藏、汉三种文字书写成的"金刚座舍利宝塔"汉白玉石匾额。塔内用半圆砖拱,门内的无梁殿东西角有搂梯通上座顶,出口处是一座方形攒尖亭。亭北设置五座方形舍利小塔,当中的小塔出檐七层,四隅小塔形式都是五层出檐。五座塔的塔身都嵌有佛像、菩萨、菩提树、景云等砖雕,刻工精巧,玲珑秀丽。

后一篇:新疆吐鲁番市苏公塔(清.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