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秘境,云南佤乡沧源翁丁古村落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佤族房屋的内部结构原始独特,铁三角是每家都必备的,用于生火、支锅做饭,煮猪食的灶一般在靠门的一角搭建。火塘自进新房生起火后,就要让火种保存下来,不得熄灭,就如汉人不能断香火一样,除非重建房屋或全村有什么大灾、送走旧年时才可以灭火外,那时又要举行取新火仪式了。


佤族村寨都有一片神林,并把其中的一棵古老的大树作为寨神或树神的居所。翁丁寨的神林就在村子的左边,里面还有一个祭祀房,逢年过节或全村有什么大事都要到那里搞祭祀活动,乞求鬼神保佑全村平安健康、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等。神林里的树从没人乱砍,因而现在长得非常茂盛。此外,佤族还有一个优良的传统,那就是人死了以后实行土葬,不留坟墓,所以说,到下次埋人的时候有可能挖到旧墓,这时你只要把墓穴中的骨头先拣起,等墓穴完全挖好后再将骨头置于墓穴底,或放在墓穴外即可,绝不会有人说你乱动祖坟与你理论,这也是佤族节约土地资源的一大贡献。人死了,家里只能存放一天,然后就去安葬,每10天供一次饭,连续3次,3次以后也就是30天以后不再认坟,这种风俗习惯一直延续到今天。

沧源县地处偏远,直到解放前还一直处于原始社会,解放后一举过渡到了现代社会,但也留下了极多原始社会的印记,让它依旧保持着神秘的原始风貌。沧源与缅甸有着漫长的国境线,就在这边境沿线,存在着让人惊叹和意想不到的民俗遗存。《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曾经将沧源的翁丁大寨,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原始部落”。

沧源有着距今3500年历史的崖画,古代先民通过这些生动的崖画图案,将神与天地,以及先民的生活场景刻画出来,有种与先祖的对话感觉,这里的崖画中蕴含着我们无法准确诠释的众多秘密。沧源崖画甚至会随日照时间、天气阴晴、干湿冷暖等因素不断地变幻色彩,当地佤族和傣族人说它是“一日三变,早红午淡,晚变紫”。据说科学分析,崖画涂绘的颜料中有赤铁矿颜料和牛血混合等,现代颜料还无法仿制这个效果。










佤族不同地区,每个村寨的寨桩样子都有区别,寨桩具体每个部位都有它的特殊含义







翁丁村寨保护的非常完好,这里有佤族村寨的各种传统元素,如寨门、寨桩、撒拉房、打歌场、祭祀房、木鼓房、人头桩、牛头桩等,处处散发着浓郁的原始部落气息。翁丁村四周有农田,一条河流穿村而过,村寨的四周有大树和围栏保护,神林在东边的山上,而鬼林在村寨的西部低处,民居几户房子合在一个区域,四周有宽阔道路间隔,具有一定防火隔断作用。

佤族非常好客,如果主人外出或不方便接待外客(有丧事等),会在屋子门上插上绿叶树枝。除了插树枝的房子外,其他的民居建筑外来的客人都可以进入拜访





树上挂的牛角一直挂到了树的顶部。这棵榕树有350多年历史了,为什么人们会知道树的年龄呢,原因是每年都会放一块石头在树下,数石头就可以知道了,小石头不算,要数大石头。





神树有细绳子缠绕着,绳子已经非常有年头,颜色都褪去了。贼的大树巨大,树干需要几个人来合围。树下是村寨里祭祀、占卜等活动的地方,帮我们安排了拉木鼓的仪式,考虑光线因素,最后决定第二天早上举行

佤族妇女有抽烟斗的习俗,她们不管是在劳动中或在空余休闲时,都会拿出烟斗抽上几口,尤其是老年妇女,几乎是烟斗不离身

一些老年妇女还有染黑牙的情况,佤族是一个以黑为美的民族
前一篇:云南沧源 广允缅寺(清.国保)
后一篇:辽宁盖县 玄贞观(明.国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