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城 卦山天宁寺(国保)

分类: 古今文化漫谈 |

卦山天宁寺位于交城县城西北,卦山,因山形如卦象而得名。清代,曾有人将“黄山之松、卦山之柏、云栖之竹”列为华夏树木奇观。卦山古柏扎根于悬崖绝壁,钻岩抱石,姿态各异,著名的有龙抓柏、牛头柏、连理柏、文武柏等,惟妙惟肖、情趣盎然,古往今来流传有许多神秘美妙的神话传说。
卦山天宁寺座北朝南,由天宁寺、石佛堂、书院、朱公祠、圣母庙、文昌宫等六组建筑组成,另外还有环翠亭、戏台、华严塔、墓塔林等附属建筑。有殿堂楼阁200多间,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
相传中国佛教华严宗初祖法顺(亦称杜顺)(557年—640年)曾在此山讲经说法而建寺,又因为有太原节度使李说夫妇的捐助扩建而成为唐代华严宗巨刹。明清时代,又增建了圣母庙、卦山书院、朱公祠等,殿堂楼阁,鳞次栉比,成为规模宏伟的古建筑群。现存建筑多为明清遗构。山门内两廊有古唐碑、明铁碑、历代重修碑,书法功力颇深。千佛阁内有元代铸造佛像三尊,高6米,每尊旁胁侍铁铸弟子六尊,庄重清逸。千佛阁内四壁置两层木阁,每阁各有坐佛一尊,惜已毁坏。千佛阁后的虚堂,斗拱支檐,飞翼起翘,五脊六兽,雄伟壮观。堂右有明铸铁钟。
卦山毗卢阁位于交城卦山天宁寺的最高处,在毗卢阁即可俯瞰全寺,毗卢阁上层阁顶纹龙吻足有两米高,内檐金柱柱础为唐代原物,称为覆盆式莲瓣柱础。上檐“毗卢阁”横匾系清康熙四十七年交城知县洪璟(字昆霞,安徽歙县人)手笔,中层“卦岳爻峰”匾,原为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书法家傅山(1607-1684)手迹,今请当代山西书法家阎俊(交城县人)重书下层横匾“万象森然”和楹联:秀阅疏林,历尽芙蓉千叠嶂。云穿古洞,别开兜率一重天。